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地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原来是y 浏览量:122022-10-14 15:14:49
已被使用1次
查看详情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

本思维导图总结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aaa37d55e51300ebfc1f6487d7d667d

思维导图大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

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

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

一个太阳日=24时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

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

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

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

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

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

看地轴

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

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

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

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

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

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

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

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

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

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

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

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

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

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

换算两地时间差

判断两地东西方向

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

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

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

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㈢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①时区数的计算:

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

同减异加

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

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

东加西减

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

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

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

春秋分日——0°

夏至日——23°26′N

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判断方法: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

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

H=90°

纬度间隔说明:

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六、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

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

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

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7f3da7a824836ca4d575e5656dad8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9ea7bffe5130cd9897ef7da626d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