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讲述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资的组成、海水的温度、盐度及运动、海洋生物、水循环以及土壤的形成和地理环境的差异等。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dc0ddc353a4135207a5a9d40c92c854
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作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
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氧、硅、铝、铁,结合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积聚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
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海水的温度
水平方向,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比起地面,海上升降温幅度较小
海水的盐度
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影响因素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陆地水体类型: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
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
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
改变水的化学成分
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
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整体性
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
地域差异
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一、研究内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一、研究内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f21797dd3e8b08f1951dfc24e7be94f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