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讲述人口、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介绍、影响因素、特点、分布情况、解决措施、类型等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地理必修二第一、二、三章知识点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地理必修二第一、二、三章知识点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6b62900deab115681264ab6f596a42d
地理必修二第一、二、三章知识点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人口增长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也会影响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世界人口增长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其他因素
人口迁移的意义
利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加强文化交流
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弊
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人口环境承载力
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
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资源状况
生产力水平
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商业区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
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工业区
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住宅区
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文化区
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行政因素
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城市规模
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小城市
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
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方面
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在高原上是因为气候更凉爽)
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温带、沿海地区)
气候: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两江交汇处,过河点,河口)
社会经济方面
资源:克拉玛依(石油)、伯明翰(煤)、攀枝花(铁)、约翰内斯堡(黄金)
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政治、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城市化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特点
起步早
水平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的原因
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城市土地租金高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土地租金低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特点
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
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城市发展不合理
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
对水文的影响
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对生物的影响
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环境污染
交通堵塞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
社会治安混乱
解决措施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立“生态城市”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
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灌溉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技术因素
培育良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
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
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区位条件
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劳动力: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也有饮食习惯的影响
主要特点及原因
小农经营。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
单产高,但商品率低。原因: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机械化水平低。原因: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
水利工程量大。原因: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科技水平低。原因: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商品谷物农业
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我国东北、西北有国营农场
主要品种:小麦、玉米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广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技术条件
机械化程度高
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阿根廷、美国——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羊
区位条件
气候: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植被:植被稀疏,不适合种植业,只能放牧牲畜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距海港近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发展措施
培育良种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特点
生产规模大
专业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
乳畜业
分布: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附近
区位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牧草生长
地形平坦,利于饲草和饲料种植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市场广阔
特点
商品率高
机械化程度高
集约化程度高
混合农业
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
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迁移农业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和游牧业,分布在某些较原始的落后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有所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恶化
种植园业
种植单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橡胶等。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一章 传播与人、社会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一章 传播与人、社会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80261aa3db5da07188cd078e2b51497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1、初级第一节文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1、初级第一节文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e341e8072f8485a33565ca966dda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