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面,基点,主点,焦点等内容讲解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二章 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二章 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95852787f05cedc5a4518722c108cee
第二章 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主平面与主点
1.主平面
定义:垂轴放大率为+1的一对共轭面
物平面称为物方主平面,对应的像平面称为像方主平面
主平面的性质:
假定物空间的任意一条光线和物方主平面的交点为B,它的共轭光线和像方主平面交于B'点,则B和B'距光轴的距离相等。
2. 主点
定义:主平面和光轴的交点
物方主点(第一主点)---物方主平面和光轴的交点像方主点(第二主点)---像方主平面和光轴的交点
二、焦点与焦平面
1.像方焦点与像方焦平面
像方焦点:无限远的轴上物点所对应的像点,又称为第二主焦点或后主焦点(F')
像方焦平面:过像方焦点F'且垂直于系统主光轴的平面。又称为第二焦平面或后焦面
像方焦点和像方焦平面的性质:
①平行于光轴入射的任一条光线,其共轭光线一定通过F '点
②和光轴成一定夹角(小角度)的平行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必相交于像方焦平面上同一点。
2.物方焦点与物方焦平面
物方焦点:无限远的轴上像点所对应的物点,又称为第一主焦点或前主焦点(F)
物方焦平面:过物方焦点且垂直于系统主光轴的平面。又称为第一焦平面或前焦面
物方焦点和物方焦平面的性质:
①过物方焦点入射的任意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平行于光轴
②由物方焦平面上轴外任意一点发出的所有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对应一束和光轴成一定夹角(小角度)的平行光线
三、焦距与光焦度
1.焦距:主点和焦点之间的距离
物方焦距(前焦距):物方主点到物方焦点的距离
物方焦距f——以H为起点计算到F,由左向右为正
像方焦距(后焦距):像方主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
像方焦距f' ——以H'为起点计算到F',由左向右为正
2. 光学系统的光焦度
光焦度:又称焦度。像空间折射率与系统像方焦距(以米为单位)的比值
置于空气中的光学系统,其光焦度为该光学系统像方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
光焦度绝对值越大或焦距绝对值越短,则出射光束相对入射光束的偏折越大
光焦度的单位:屈光度,用D表示
屈光度又称折光度。空气中,像方焦距为+1米的光学系统的光焦度为一个屈光度,即1D
光焦度是光学系统会聚(φ>0)或发散(φ<0)本领的量度。
一、单球面的主点位置
垂轴放大率为+1,且主点H、H'为共轭点
物距l:顶点起算,从物点到球面顶点的距离
像距l':顶点起算,从像点到球面顶点的距离
单球面的两个主点(H和H')与球面的顶点重合;其物方主平面和像方主平面即为过球面顶点的切平面
二、单球面焦距公式
1. 单折射球面
2. 单反射球面
反射球面的焦点位于球心和顶点的中间,且物方焦距等于像方焦距,物方焦点与像方焦点重合
空气中
①单反射球面的光焦度表达式
②单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的作用
单凸面镜:r>0,Ф<0, 对光发散作用
单凹面镜: r<0,Ф>0, 对光会聚作用
一、像方焦点的确定方法
利用近轴光路计算公式和像方焦点的定义,计算任意一条(h1≠0)平行于光轴入射的近轴光线,它通过光学系统以后和光轴的交点即为像方焦点。
二、像方主平面的确定方法
延长入射的平行光线和其共轭的出射光线,使之相交于一点B',该交点一定位于像方主平面上,过该交点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即为像方主平面。该平面与和光轴的交点H'即为像方主点
一、像方焦点的确定方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