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诗作,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64caa427f5252172eac5e41f69109a9
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585—644)
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通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一名《王无功集》)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第一部分
起始两句总写登东皋远望时所产生的孤独无靠的感受
“薄暮”,点明游望的时间是在傍晚薄暮冥冥的时分。“望”字,点明举动,是全诗的纲要
第二部分
迭出一层新意,抒发出孤独无靠的感慨。“徙倚”,是徘徊不定的意思
寄托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所产生的彷徨不定的心情。不过曹诗是表达对贤士渴求的心理,担心有远见卓识的人才像“乌鹊”一样飞到别处去,而诗人却是写自己因得不到唐王朝的重用而无所依从
第三部分
写在秋天薄暮中所见的自然景物
这四句诗,作者抓住了眼前最有代表性的景和物,加以概括和提炼,赋予了特定的思想境界
前两句写静态的秋景。满眼秋色,万木萧森,千山万壑都笼罩在夕阳西下的余辉之中
后两句则是写动态的秋景:牧童驱赶着牛羊,猎人带着猎物,从山野返回家园
第四部分
以卒章显志的笔意,抒发了自怀清高,追慕前贤的孤傲情绪
表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同时抒发了诗人惆怅、郁郁的心绪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东皋(gāo)
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地。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
徙倚(xǐyǐ)
徘徊,彷徨。依:归依
秋色
一作“春色”
落晖
落日的余光
犊(dú)
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
鸟兽,这里指猎物
相顾
相视;互看
写的是山野秋景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八年级语文上册《鲁山山行》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八年级语文上册《鲁山山行》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9897afbc66934909731010c1fe7ad7e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八年级语文上册《秋词》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八年级语文上册《秋词》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b966156e608a6e945667c8055e469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