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政治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第四课第一框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第四课第一框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Yyyy 浏览量:352022-09-26 15:59:19
已被使用16次
查看详情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第四课第一框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第四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总结概括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第四课第一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第四课第一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36c21ce68e622c38f91e3ad9a686c3a

思维导图大纲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第四课第一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认识和实践

⑴认识

①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形式或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a.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③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⑵实践

①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③特点: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原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观事物)和实践的手段(工具设备)。都是客观的。制约实践活动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也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原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原因: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第九课第三框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第九课第三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第九课第三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5496a459e3e08ad0268e976a4e9c33c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第九课第二框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第九课第二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四第九课第二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734a2edcb670a5fa96403a1f0a35f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