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下面是树图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中文言文复习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文言文复习资料2021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文言文复习资料2021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6633d410abf688097c80decf4ccd585
高中文言文复习资料2021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毛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下面是树图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中文言文复习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1、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2、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3、铁衣:铠甲。
4、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结着很厚的冰。
5、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6、惨淡:昏暗无光。
7、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饮,动词,宴饮。
8、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
9、冻不翻:(红旗)被冻得怎么吹也飘不起来
【考试范围】
1、描写边塞雪景(作者从想象角度虚写雪景)的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写送别场面的句子: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从军中大帐写天气奇寒,侧面表现雪的威力的句子: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4、从人的感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5、从雪后沙漠、天空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的句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从帐内饯行场面表现,表现友情浓烈与真挚,心胸的豪放与豁达: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7、表明分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9、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1、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2、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拓展:李白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巧解文言文6种题型
语文学科所考知识点的繁多,决定了其梳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而如果能够找到突破口,那么,复习就会少走许多弯路,效率就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加明显。文言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分值较大,学生在答题中有时又没有科学有效的办法,导致很多不应失去的分失去了,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入手,对高考中常见的文言题型进行解剖分析,谈谈如何复习文言文,如何解题才能做到正确无误,事半功倍。
一、关于文言文的复习
我们知道,近几年来,辽宁以及全国各地的文言考试材料大多来自人物传记,因为人物传记语言比较平稳,翻译难度较小,适于直译,这就为设题提供了方便条件。材料大体的形式是,首先介绍这个人物的字、号、出身,然后再介绍此人小时候或年轻时候的天赋、性格,接着记叙此人在任职期间的政绩,最后写他离职、亡卒以及当地人们对他的评价。鉴于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应先重点解决以下这些词,因为它们都与当官的人有关:
拜(授予官职)
除(授职)
擢(提拔)
迁(晋升或调离官职,贬谪)
徙(调动,流放)
辟(征召)
左迁(降职)
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窜(放逐)
掾(古代属官的通称)
黜(贬退);遣(贬谪)
举(提拔,推举)
下车(新官初到任)
乞骸骨(告老还乡)
乞身(告老还乡)
这些词在高考的文言文中,出现的次数较多,应该特别留意,另外,对于官职名、年号、科举各个阶段称呼等也应该给予重视。
在文言的复习中,课本是不应忽略的。因为在高考题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言字词都出自于教材,复习好教材,就能为答好文言考题奠定基础。每当我们阅读课外文言选段时,要想到自己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字词和句式,当然,还要再看一看情况是否相同。总之,教材是本,课外选文是末,所以说牢固的基础是很重要的,建议广大考生们把高中各册教材翻看一下,掌握课下注释中重点的实词虚词。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大多讲一词多义,这固然是不错的,但为了更好地掌握大量的实词虚词,还应该强调多词一义,例如:"造"、"诣"、"之"、"适"、"徂"、"至"、"往"等词,它们除了有其各自意思外,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思——到。再如:"寻"、"旋"、"须臾"、"俄而"、"俄"、"俄顷"、"既而"、"未几"等都有不久的意思,如果我们在考前多总结这种多词一义现象,就会掌握大量的实词和虚词,使用起来也就会更得心应手,在理解文言字词上就会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另外,文言考题中所涉及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生应熟练掌握每个词有几个义项,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给予准确地解释。
二、文言文6种题型解法
考生在拿到文言题时,不应先看原文,而应先看题干和题支。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是因为题支中能够提供给我们有时候读原文读不懂的东西,也就是说它能够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原文。
高考题中的文言设题有下列6种:
1.加点词解释
做这类题,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如果词回原句还不能断定解释得对错,那么我们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语境来判断解释的对错。这样,我们基本就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了。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语法关系来判断,比如,这个词处于动词位置,而题中译出来的是名词,那么这个解释就很可能是错误的。另外,复音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的解释一样,一般情况下,这种解释就是错误的。如"今齐地方千里",如把"地方"解释为"与中央相对"或"部位",那就错了。因为在古汉语中,单音词居多,其实"地方"是两个词,"地"是"土地","方"是"方圆"。
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
本题主要是考查公布的18个虚词,解题方法除了熟练掌握18个虚词中每个词的几个意义外,还要注意,有时两个词的意思相同,但语法功能各异,这样也不能认为是相同的,如"则"虽然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译成"就",但有的是副词,有的是连词,这样也不能判定是相同的。
3.文中人物性格的判断
本题应该注意设题中出现的问题。一般的解题方法是选择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而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不能算在内,另外,如六句中有四句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而设题时,只设了三句,失掉一句,这样的答案也应算对,考生不必去追究没有被列入的本来正确的那一项,也就是说,不要求全。
4.对选文的分析和判断
高考文言文4道选择题中最后一道是对文章的全方位把握,答对这道题的前提是要求考生具备大致译出全文的能力。然而,具备这一能力不一定能保证把分全部拿到,如果不能做到细心,还是会失去这宝贵的3分。那么怎样才能在译出全文的情况下不失分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考生要认真核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因为命题人有时会利用考生的粗心、紧张,让考生先看前半部分,准确地说是重点看题支的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只是一般地浏览,这时有些考生就盲目下结论,判定对还是不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做仔细的推敲,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中招。
其二,无中生有。文言文本来是比较难理解的,而且有些考生在考场上也只能把全文理解个大概,个别句子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命题人就会利用这一点,在设题时,把本来文中没有的事件,强加于人物身上,而考生又因为在文言文方面不特别擅长,加上时间急迫和粗心,很容易对其忽略不计,选中错误的答案。解决这一问题,在阅读全文时把几个人物和几件铝谐隼矗米约嚎吹靡磺宥苊獯死辔侍獾姆⑸?/p>
其三,张冠李戴。试卷中的文言文叙述的事情相对比较复杂,人物还不止一个,这样,出题人在命题时很容易故意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把乙做的事又放到甲身上。考生在阅读时确实看到文中有这件事情,然而,他们没有仔细地看一下这些事情是不是这个人物做的。如有一篇文言短文中写某个官员爱民,他的妻子受他的影响,也把百姓放在心上,最后把自己从娘家带来的嫁妆都分给了百姓。在设题的时候,命题人把这一功劳记在了这个官员的头上,说是这个官员爱民,把妻子的嫁妆都分给了百姓,考生在阅读时确实看到文中有把嫁妆分给百姓一事,但没有注意到底是谁分的,甚至有的考生还会认为,丈夫妻子是一家,功劳记到谁的身上都行。这样草率地判断,当然不会选出正确的答案。
其四,在某些题中,人物事件都能对上,人是这个人,而事情又是这个人做的事,按理说应该没有问题了吧?其实不然。命题人总是会给你制造点麻烦,设下陷阱,引诱你出错,他们会在时间和事件的衔接上让考生产生错觉。如有一道题的设置,有一位官员不断升迁,在升迁中,他在每个阶段都建立了功绩,设题人就利用这一点,把这个官员在做太守时的业绩,改为他任节度使时的业绩。表面看来没有任何差错,仔细推敲,才知大谬不然。总之,这类题只要考生认真去阅读思考,一般就不会中招了。
5.译文
试卷中文言题有两句是对选文的译释,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得满分也不容易,过去对译文的要求有三个字:信(准)、达(通)、雅(美),而在高考试卷中能做到前两个字就可以了,特别是"信"。所谓的"信",我们称之为直译,所谓的"达"就是意译,考生拿到译文后,首先想到的是直译,就是使每个词对号入座,如果对号入座后译句实在不通,这时才可以采取一下意译,目的就是遵守约定的语言习惯,但无论如何,一个句子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否则,考生就会失分。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评卷人在评卷时是按得分点给分的,如果被定为得分点的词译释错误,那么译文肯定会被扣分,所以,一个句子中,被列为得分点的词一定要翻译正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失分。那么什么词能被列为得分点呢?我认为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词一定是一个比较难的词(也包括活用现象);第二,这个词在这个句子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出题人认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那么译整个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另外,得分点还有设在特殊句式上的(过去也曾考过),这些特殊句式都要译成符合现代人的说话习惯,否则也要被扣分。
6.断句
最原始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我们看到的文言文所带的标点,都是后人给加上去的,因此,能否把不带标点的文言文断开,从某种角度上说也能判定一个考生的文言水平如何。现阶段的高考试卷,也有对考生这方面能力考查的题型,怎样才能做到正确断句呢?我认为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1)注意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器物名等,因为它们专有,所以不能随便分开,也就是说坚决不能断。
(2)借助虚词,特别是句尾虚词来断句。这是一种很简便快捷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古人在句尾处都要用一个虚词去结束句子,或者表示语气,或者表示其他用意,如"也"、"矣"、"哉"、"乎"、"焉"、"与"(欤)、"耳"、"者"、"之"等,考场上,考生看到句子中有这些词,就应该想到这里是否应该断句,如果断开后能与前后句子的意思衔接上,就要毫不犹豫地下笔。当然,有时候,这些词还有出现在句子中间的,如"生乎吾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谨慎行事,不能僵死地遵守这些规律。
(3)根据句子的内容断句。在以上两种方法都行不通时,考生也不要盲目处理,可以采取通观全句的办法。因为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母意",而完整的"母意"是由几个"子意"所构成的。也就是说,当知道整个句子大体上说了一件什么事后,就要弄清楚它是由哪些小环节构成的,如把这些小环节弄清楚了,句子也就好断了。
以上就是我对文言文复习的一点体会。希望广大考生在考前复习中和考场的答卷中尝试着用一下,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祝同学们心想事成,金榜题名,收获的季节一定属于勤者、智者。
★ 最新高三文言文复习2021
★ 2021最新高考文言文复习
★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梳理考点2021
★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考点2021
★ 2021最新中考文言文复习
★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归纳2021
★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复习专项
★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考点2021
★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考点2021
★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解题方法与万能模板2021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数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数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b770aa7ffe0c98ce02f6b98aaf7779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RAFT 聚合、非均相聚合、可控性、嵌段共聚物、功能化/Macromolecules/2021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RAFT 聚合、非均相聚合、可控性、嵌段共聚物、功能化/Macromolecules/2021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95118b22e35ace6c19fe83b4028bd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