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也跟着时代发展更新,越来越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一些最新的折纸教案例文思维导图逐渐在课堂上出现,这些教案包含三个部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知识拓展。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习过程则是分为自主思考和课堂达标,通过自己动手实现知识的输出和灵活运用,完成任务的达成。知识拓展则会加入一些深度练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还有一些循环小数概念的教学,教师需要通过单项训练,深化练习和推广应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他的写法和求解方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折纸教案例文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时代在发展,知识不断深入,学生不断改变,教师自己的教案,也要时刻进行创新和修改。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写出一个好教案呢?今天树图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折纸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
1.探讨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例3: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
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m,
如果每隔10m栽一棵,一共
要栽多少棵树?
1.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2.思考: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3.出示表格
4. 我可以把 ,我的发现是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二、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在内侧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一共可以插( )面彩旗。
(2)正六边形的花圃每边有3盆花,顶点都有花,共有( )盆花。
(3)同学们进行体操表演,48人围成正方形,4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 )名同学。
2. 判一判。
(1)一个方阵,最外层每边8人,最外层一共8×8=64(人) ( )
(2)在五边形水池边摆花盆,每边放4盆,最少需要15盆。 ( )
(3)时钟3时敲3下用2秒,4时敲4下用4秒。 ( )
3.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m。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m安装一灯, 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三、知识拓展
一条项链长60cm,每隔5cm有一颗水晶。这条项链上共有多少颗水晶?
教学目的:
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完成P30.1
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练习。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 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 2、1.23O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习:P304、5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后进行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了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和我国2004年完成的造林面积等一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直接指出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平方千米的表象
2、建立空间观念,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以及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
3、能借助计算器,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4、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1平方千米,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提炼新知
师:课前,你们收集了很多有关土地面积的资料,我们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①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②:北京的面积大约2万平方千米,天津的面积大约1万平方千米。
③:秦始皇陵的占地面积为56万平方千米。
④:俄罗斯是世界上土地面积的国家约为1710万平方千米。
⑤: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大约3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⑥:香港最小的郊野公园,占地100公顷,那的有多大呢,我真想去看看。
⑦:亚洲是世界上第一大洲,总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
……
师:你们在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交流,引出课题:认识平方千米
二、 学习新知,建立表象
(一)猜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1、说说你心目中的1平方千米有多大?
生:我觉得比1公顷小。
生:我觉得比整个无锡大
(二)认识1平方千米:
1、师: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约从我们学校到新街那样的长度为边长所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土地。
生:哇,太大了!
师:不计算,你觉得1平方千米和1公顷比,谁大?
生:当然是1平方千米大,因为1平方千米边长是1000米,而1公顷边长是100米。
2、昨天我们大家已经到操场上了解了1公顷的大小,我们知道1公顷是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是1000000平方米,那么100个昨天我们看到的1公顷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三)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5公顷,想一想,多少个藕塘中心小学的面积才是1平方千米呢?
(四)学习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1平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顷?你能推算出来吗?
学生尝试,说出推算过程。
2、交流,完成板书: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3、同桌交流自己对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认识与掌握情况
三、应用巩固,深化拓展
1、运动场面积、居民小区占地面积、我们无锡市的面积、江苏省面积以及我国的领土面积用哪个土地面积单位较合适呢?
2、出示练习十三第7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3、出示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的5个省的地图,估计出其他四个省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4、出示你知道吗?
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哪个洲的面积,哪个洋的面积,哪两个洲的面积差不多。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又有哪些收获呢?
2、这节课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生活资料也有所了解,希望同学们把查到的资料记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上。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从教学内容方面说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然而"数学是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教学中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才能反映出数学的价值,从而更能营造出生动活拨且富有意义的课堂氛围。本节课我采取让学生课前先收集资料的方式对土地面积有所了解,课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真实,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情景的搭建为学生立足于自主探究,概念的得出,完善与应用,提供了可利用空间。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生活化和开放化。
通过对幅员辽阔的美丽家园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并立志发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观的教育。新课程还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还要成为课程设计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在应用新知识的环节中,本节课不是简单机械的练习,而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巧妙地设问。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创新、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程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欢乐、激奋和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更加有信心学好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掌握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发展,真正体现出学习数学的价值。
预设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掌握求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复习。(1)、(2)题用投影出示,(3)题在小黑板上出示)
(1)4是5的几分之几?5是4的几倍?
(2)一根钢管长12米,截去8米。截去全长的几分之几?
(3)五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1人板演)
订正时,提问:谁和谁比?谁为单位"1"?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百分数一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板书: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将复习题中问题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成为例1:五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教师启发:
例1和复习题比较,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都没有变,只是表示两数倍数关系的形式从几分之几变为百分之几。同学们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没有变化?(没有)也就是说关于百分数的应用题的解法和分数应用题相同。那么我们运用解分数应用题思路和方法解答例1。
(3)提问:
①根据这道题的问题,想一想:谁与谁比?谁是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怎样计算?
②计算结果应是什么数?
(4)请学生说出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120÷160=0.75=75%
答:占六年级人数的75%。
(5)教师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因此解题方法也是相同的,只是计算结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2.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一班植树40棵,二班植树48棵,二班植的棵数占一班的百分之几?一班植的棵数占二班的百分之几?(1人做在胶片上)
订正时提问:谁与谁比?谁是单位"1"?
3.教学例2
(1)出示准备题:
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棵。发芽的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做题,投影出示:
288÷33=0.96=96%
答: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96%。
(2)我们把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叫做发芽率。
(板书:发芽率)谁能说说什么叫发芽率?
教师说明:我们科学种田,播种前都要进行种子发芽试验,根据发芽率的高低来决定单位面积的播种量。这样,既可以保证所需苗的棵数不多不少,又可以避免种子的浪费。所以求发芽率对农业生产丰收有重要作用。这部分知识我们一定要学好。
(3)提问:求发芽率实际上是求什么?
通常我们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发芽率=×
引导学生弄清:公式中为什么乘以100%?
因为发芽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公式本身应该用百分数形式表示。
(4)把原题"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改为"求发芽率"成为例2。
请同学们根据求发芽率的公式列式计算。提问:发芽率是96%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六)
(5)其它百分率的计算
①学生看书,了解除发芽率以外,求百分数的计算还有很多。并读一读有关公式。
②教师说出其它求百分数的例子,要求学生说出计算公式。
如:出油率、出米率、及格率、升学率……
(6)做一做
(7)小结:求发芽率、出油率等百分数,只要我们弄清楚所求百分数的意义,并正确运用公式,就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九 第1题
提问:谁是单位"1"?要求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整数,除得的商的近似值应取几位小数?商要算到小数第几位?
教师强调:取近似值时注意使用约等号,同时答句不要丢掉"约"字。
2.练习九第2题(直接做在书上)
订正后提问:做试验的种子数都是300粒,每次试验的发芽率有没有变化?是在哪个范围内变化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分数应用题大致相同,只不过要把结果化成百分数。在做题时,我们一定要准确判断谁作单位"1",这是做题的关键。同时我们要掌握求有关百分率的公式,解答求有关百分率的问题。
五、创意作业:
回家做一次种子发芽试验,算一算种子的发牙率。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年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2.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完成了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是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知识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四、重、难点分析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方程的含义.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存在着很大困难,所以将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因此,在学法中,让学生通过"感知交流→观察比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过程去发现新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2.教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小组合作观察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将按创设情境→观察探究→知识运用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我首先提供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图,通过"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的活动,引出"50+50=100"的等式,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这样,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观察探究——形成概念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突出这个重点.
【感知交流】我提供了四幅天平图,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交流,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通过展示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观察比较】接着,我提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比较,认识到列出的式子中,两个式子是等式,还有两个式子不是等式.而这里的等式与前面的等式不同,它们都含有未知数.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得出概念】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方程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从而得出方程的概念,即 "像x+15=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分析概念】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在得到方程概念的基础上,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帮助学生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种特殊的等式.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知识运用
"试一试"通过列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方程的思想,并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一些准备.
"练一练"安排了三道题.第一题采用学生抢答的方式,通过判断题中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引导学生体会等式与方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第二题通过让学生写出一些方程在小组里交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用外显的形式表达出来,促进学生自主地建构方程的模型,内化方程的概念.第三题采用全班交流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列方程的思维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4.引导小结
本课的小结采用学生小结的模式,这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梳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小结进行总结.
5.布置作业
为了使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必做题:要求学生每个人写一篇数学日记,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同时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布置了探究题.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望采纳,谢谢.
★ 五年级数学新北师上册教案最新例文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 2021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 最新五年级教案数学范文
★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优秀教案五篇
★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最新文案
★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最新例文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例文
★ 最新五年级数学北师大新版下册教案文案
★ 数学课五年级教案最新文案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例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例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4f2b1c53be54832635df78877a6c5c0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21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21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628c95e26459a972da4cf9786acdd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