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思维导图的知识点,他介绍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的信息,教学内容为分数除法,教学目标是初步体会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在于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和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扶放结合思考新知、反馈矫正落实双基和小结评价布置预习四个环节,板书也呈现了相关的信息和样例问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板书,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内容、教书育人的一种语言活动方式,板书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今天树图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五年级数学教案最新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分数除法(三)"。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出示课外活动情况图问:从图中,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
3.重点引导:跳绳的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4.引导观察,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2题。
2.你能根据方程
X×1/5=30
编一道应用题吗?
3.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遍一道分数应用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预习
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三)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
解:设操场有X人参加活动。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提纲:
1.观察课本第29页的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分析例题,写出等量关系,并试用方程解答。
4.想想还有别的算法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同学们喜欢课外活动吗?你们喜欢参加哪些课外活动?
2.课件出示:从画面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的4/9.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的1/3.
(3)跳绳的人数是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
……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操场上一共有27人参加活动,跳绳的小朋友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跳绳的有多少人?
列出这题的等量关系,并解答。全班交流。
2.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出例题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这道题与上题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能找到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
你能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应该如何解设?小组讨论,再由教师指名在黑板上演示。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χ×2/9=6
χ×2/9÷2/9=6÷2/9
χ×=27
3.想一想,还有别的算法吗?怎么算?为什么?
6÷2/9=27(人)
三、巩固练习,实践探究
刚才同学们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能解答吗?
1.操场上打篮球的有4人。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踢足球的人数是多少?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3,踢毽子的人数是多少?
(3)操场上踢足球的有9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3,操场上参加活动有多少人?
(4)操场上踢毽子的有3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9,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3。
2.某月双休日 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有多少天?
(板演过程中,着重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误解之处。)
3.根据以下方程,编出相应的应用题。
χ×1/5=30 χ×2/3=40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方程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为新知作铺垫
课件出示:
1、写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判断谁是单位"1"
(1) 故事书的3/5是150本。
(2 )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2/5。
(3)汽车速度是火车速度的1/2。
2、复习题:写出数量关系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跳绳的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跳绳的有多少人?
(1)谁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2)写出等量关系式。
(3)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4)根据题意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反馈。
二、导入新课
看来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怎么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一)学习新知
1、出示情景图:从情景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简要回答
2、出示例题:
跳绳的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讨论:(1)谁为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2)根据那句话得到的信息?
(3)你能列出等量关系是吗?
半数:参加活动总人数-2/9= 跳绳的人数
(未知) (已知)
4、你们有什么办法利用以前的知识解答这道题?
同桌互相说说,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生反馈,师板书。
学生口头检验对错。
5、对比复习题和例1,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二)巩固新知
看情景图,你还能提出问题吗?
(1)生提问题,全班解答。
(2)同桌互相提问题,写出等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三)练习、巩固
打开书,29页,试一试1,自己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三、拓展延伸
回过头来看例题,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吗?
(用除法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用具:
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
体积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4 4 1 l
8 4 2 1
24 4 3 2
(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 b h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 了解新知。
看大屏幕,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板:长方体体积的计算)长方体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板:长方体体积=长×宽×高)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长方体的体积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2、 引发矛盾。
引:知道真不少,那你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等于长×宽×高吗?看来我们对长方体体积的学习还不太全面,还有些问题。所以对于学习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我们一起来看。
3、 渗透学习态度一(出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宪章")引:快速地小声读一读,这是清代学者陈宪章的一句话,老师觉得我们学习数学也应该像这句话说的那样勤于思考,经常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时常拥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课前没有做到,老师希望接下来我们探索长方体体积由来时能做到,好不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预习(或自学)的力量,直接揭示课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了解到学生学情底数,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最后,在"学贵有疑"的学习态度渗透中,自然的引出下一环节。
二、引导探究,获得新知。
课件(或教具)演示
1、一排一层的长方体。(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问:这是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一起告诉我,它的体积是多少?2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个呢?4个呢?
小结:也就是说由几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几,是这样吗?
2、3排1层的长方体。
再问:我们再来,1排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排多少个?3排呢?这么快,你是是怎么做的?
小结:也就是说用每排的个数4×排数3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板:小正方体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
3、3排2层的长方体。
再问: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它的体积是多少?好我们再来,一层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层多少个?这次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也就是说在前面的基础上再乘层数2就可以求出这个大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
4、释疑辅垫。
引:学贵有疑,这里有问题了,为什么前面没有乘层数就求出了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呢?(引导出前面两个长方体的层数都是1,第一个长方体的排数是1)(板:小正方体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
5、数个数验证。
再引:数学是严谨的,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求小正方体个数这个方法是否真的可行,下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或教具演示)结果相同吗?说明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6、引导发现。
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做到这里,对于长方体体积的由来你想到了什么?(注意评价
学生回答:他说的好不好?好在哪?)引导出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小结:现在大家知道长方体体积为什么等于长乘宽乘高了吗?由公式可以知道求长方体的体积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借助教具、学具,通过老师的引领,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在操作中发现规律,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思维情境,在头脑中建立长主体体积由来的表象,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抽象出长方体体积公式。
过渡:知道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老师觉得学习还不能停止,在这里,老师还想送同学们一句名言,一起来看。
三、操作验证、巩固练习。
1、学习态度二。(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引:也来快速地小声读一读,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句诗,它告诉我们从书本上或从别处得来的知识,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实践一下,才能记得牢,理解得透。
2、拼摆计算。
引: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这个机会,利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用计算的方法自已来算一算长方体体积是不是真的等于长×宽×高,请同学们注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来摆,注意分工协作,
2、请填好记录单,注意发现新的问题。开始。
小结:还是那句话:数学是严谨的,通过自己来动手验证得到的知识才是最可信的。
3、学生汇报验证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陆游诗句,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小组合作中验证新知,再现长方体体积由来的过程,使学生加深"知其所以然"的理解,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操作及探究能力。
引:现在长方体体积公式可以确认了吗?它是什么?下面我们就用它来解决一道实际问题。
4、解决问题。(出示例题)先估算体积再独立计算。
5、巩固练习。
引:为了巩固新知,老师还准备了两个小题,还能不能做?
1、练一练第1题。
直接口答列式。
2、练一练第3题。
先谈注意问题再解答。最后拓展此题的古代解法。
3、拓展新知。
引:这是生活中一道典型的求体积的题,实际上它的解法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有了,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方自乘,以高乘之既积尺")这是2000年前我国古代一本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解法,和我们现在的解法一样吗?你觉得我国古代的数学家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既深化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对古代数学的了解,升华了认知。
四、总结回顾,深化体验。
问: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总结:老师也想通过这节课告诉大家,我们学习,不光要记住知识,还需要经常问问为什么,更需要自己动手验证新知的正确性。最后,我还想送大家一句名言,一起看(出示: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无论学习还是做事,是没有难和易之分的,只要你去学,你去做,再困难的事也会变得很容易。知难而进是我们的学习态度。
设计意图:"谈收获"是对所学知识部分的整理,"谈感受"是学生情感方面的升华,尤其是"名言"的总结,进一步使学生对今后的生活学习有了概括性引领和提升。
★ 最新五年级教案数学范文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 五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方案最新范文
★ 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模板
★ 202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范文
★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文案
★ 2021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模板
★ 2021五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范文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例文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五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范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五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范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b577b82c5d55382e84e4b2537406822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499242d55d83b2d06d70b444c508c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