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数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文案思维导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文案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谁相伴 浏览量:82023-04-04 21:10:07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文案思维导图

本模板主要包含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的文案思维导图,重点知识点包含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包含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和在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则提到了巩固对负数的认识和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和方法,包含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和巩固练习,教具准备中,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思维导图模板通过提供具体例子进行了基础和提高练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负数概念和应用。

思维导图大纲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文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时代在发展,知识不断深入,学生不断改变,教师自己的教案,也要时刻进行创新和修改。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写出一个好教案呢?今天树图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文案1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 ),后退10m记作( )。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 ),下降50m记作( )。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向西行50m记作( )。

要求: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 98, -1000, -13, 34, -34。

负数 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 ) 。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 )分 二班( )分 三班( )分

三、提高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 ),-45m表示( )。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 ),-200元表示( )。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 ),+16°表示( )。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采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平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 )。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文案2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教科书第87页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x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教科书第87页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 +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文案3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游戏:《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们说出一句和它意思相反的话。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哈尔滨零下6摄氏度至3摄氏度。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课件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巩固练习:课本第124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交流、讨论。

指出:因为+8844.43米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 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不写吗?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课堂活动:1、2题。

①读一读,议一议。

学生齐读,巩固负数的读法。

②根据题中的信息,说一说三个班的答题情况。

学生讨论交流,并说出理由。

2.练习二十五:1、3题。

独立练习,反馈交流。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负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文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计算后,引导学生自觉对计算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设计意图: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使用的运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区别。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文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 )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根据"男运动员占5/9"这个信息你还知道了什么?(把45个同学看作单位"1"、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运动员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画线段图来分析。你能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吗?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根据男运动员占5/9,先算出男运动员的人数,再算女运动员人数,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2.少先队员一共采集标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标本,其余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3.张大伯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30米,宽20米。这块地的7/12种茄子,其余种番茄。番茄种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文案相关文章:

★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最新文案

★ 最新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文案

★ 2021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最新六年级数学老师教案文案

★ 2021六年级数学下册欣赏与设计教案文案

★ 六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2021文案

★ 2021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例文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文案

★ 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文案

★ 六年级下册可能性教案数学最新文案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文案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文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文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cb60eacb252c145abfbca2af4dbbec7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文案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文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文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8440429d5598ff7942864044a3437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