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dbf4c8f4f3fb4bf472479b13660a63e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教案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这里由树图网给大家分享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2.5 V)
实验电路图:
实验要求:
(1)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低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约 1.2U额) 。
(2)记录电压值,电流值,同时观察比较灯的亮度有何区别。
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阻值处。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依次为2.5 V、2 V和3 V,依次记下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分别将U、I记录在表格中;
(3)观察并比较三次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发光情况
电功率P/W
实验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小宇同学思考能不能只用一只电表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他设计了下列四个电路图。图中的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把灯泡短路,灯泡不发光;S2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把电阻短路;两个都闭合或断开时,电流表均无示数.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
B、S2闭合S3断开,电压表测电灯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正极、下端为负极;S3闭合S2断开,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负极,下端为正极;电压表的两次接线方法相反,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测量,B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
C、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和电阻串联后的两端电压U;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的两端电压U0,则小灯泡的电流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是,该电路能测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符合题意;
D、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流表把灯泡和电阻短路,电流表测量滑动电阻的电流;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流表把小灯泡短路,测量的是通过电阻的电流.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C.
【针对训练1】图中是小明和小兰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电路,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请指出电路连接中的两个不当之
处: , 。
(2)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注意观察 示数;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瓦。
【答案】(1)电流表并联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表所接量程太大了;(2)电压表;0.55.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实物图可知,电源电压为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即电源电压为3V,故电压表的量程选择0~3V即可,显然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太大;
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而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
(2)要测出小灯的额定功率,应在移动滑片时,眼睛注意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使其达到2.5V;
由图2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所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2A,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2A=0.55W.
【针对训练2】小灯泡额定电压为6V,额定功率估计在7W~l2W之间,小佳按如图所示甲的电路测定灯的功率,所用电流表有0.6A、3A两档,电压表有3V、l5V两档,将它们连入电路时,小佳
作了正确选择与操作,变阻器滑到某处时两电表示数如图的乙、丙所示,则( )
A.小灯泡额定功率为7.5W
B.在5V时小灯泡的功率为7.5W
C.在1V电压下小灯泡功率7.5W
D.在5V时小灯泡功率为1.5W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电流表选择3A量程,电压表选择15V量程,即此时灯泡电压为5V,电流为1.5A,在5V时小灯泡的功率为P=UI=5×1.5=7.5W,电阻,小灯泡额定功率,在1V电压下小灯泡功率,所以选B.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一、实验原理
P=UI
二、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结论
1.当U实<u额时,p实<p额 p="" 发光较暗;
2.当U实=U额时,P实=P额 发光正常;
3.当U实>U额时,P实>P额 发光较亮。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
一、创设情境,导课有趣
"授业无趣,必不乐学"。物理规律和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概括,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填鸭式讲授,对学生就缺乏吸引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那么,怎样在授课一开始的时候,就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导入课题的问题。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应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有趣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感受到物理的生动活泼和趣味性,从而对本节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热情。例如讲"汽化和液化"时,演示"纸锅烧水",会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流体压强和流速"教学中,教师用力向漏斗管口吹气,请学生观察下方紧贴漏斗壁的乒乓球是否会掉下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由此引入新课,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除演示实验作为引子外,还可以讲述一些趣味小故事,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例如讲授"重力"时,可以讲一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既展示了"万有引力"的物理情景,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举例寓趣,设疑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化枯燥为生动,善于举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做法。例如讲授"声音可否在液体中传播"时,举例:"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来说明问题,在进行"汽化和液化"教学时,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杯子会"出汗",用此来说明液化原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设疑"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教学中的进程,教师适时地提出一个个"为什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其主动思考,大胆回答,从而真正掌握知识。例如讲"压强"时设疑:为什么好汉握不烂鸡蛋,而放在桌上,只要一个手指往下一按,就压破?讲"汽化和液化"时设疑:为什么喝热茶时我们要先吹吹气再喝?像这类设疑,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兴趣。
三、新奇实验,见之生趣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新奇有趣的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给他们带来丰富的乐趣。例如在学生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教师演示"筷子提米",让学生在不可思议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在讲"透镜"时,教师让学生用凸透镜把太阳光汇聚到火柴上,亲眼目睹火柴的热烈燃烧,惊奇之余,兴趣倍增;在学习"升华和凝华"时让学生体会:竟然可以用蜡和树枝塑造美丽的冰雪世界……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了亲眼所见的事实。使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学到实在的知识,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四、联系实际,强化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更重要的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既在实际中发现知识,又要在实际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比如:在学习了"电磁铁"以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电磁铁,比比看谁制作的磁性更强;学习了"重力"之后,让学生动手制作不倒翁和重锤线,并告诉他们:重锤线可使建筑工人工作起来更方便,而制作销售不倒翁使商家获得了巨额的利润。强调:知识就是财富。通过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只要真正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去指导课堂设计,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智慧,解颐笑语,深入浅出,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就一定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 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挂图,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提问:看课本图12.1-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三、小 结:
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太阳能的优点.
知道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条途径.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文讲解,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区别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
教学器材:有关挂图、录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人类利用的常规能源是什么?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呢?
学生: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风力、水力资源等等,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
教师:回答得很好,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用铀做燃料的反应堆虽然能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但是铀的储量也是有限的,而且使用时要产生放射性污染;轻核的聚变虽然比裂变干净,还能释放更多的能量,但是至今还没有真正解决和平利用的问题,所以还要开辟新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太阳不但一直间接地向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能量,而且还是可能为人类长期地直接提供巨大能量的新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能.
二、进行新课
板书:<太阳能>
(1)太阳能的优点
①太阳能十分巨大.
教师:同学们想想,太阳能有什么优点呢?
板书:<(一)太阳能的优点>
学生:太阳能非常巨大,从前面表中可见,太阳能向周围空间辐射的总功率达3.8×1026瓦.
板书:<1.太阳能十分巨大>
教师:说得很好,太阳能十分巨大.同学们知道太阳能辐射到地球表面的总功率是多少吗?(通过查看课本答:l.7×1017瓦)
教师:同学们计算一下,太阳每小时辐射到地球的总能量有多少?(学生上黑板计算:1.7×1017瓦×3600秒=6.1×1020焦)
教师:地球每小时从太阳获得的太阳能量有6.1×1020焦,这比目前全世界在一年内能源生产的总量还多,可见太阳能有多么巨大.
②太阳能供应时间长久.
那么太阳能会不会用完呢?根据科学家推算,太阳像现在这样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还可以维持60亿年以上,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
板书:<2.太阳能的供应时间十分长久>新 课 标 第 一 网
③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教师:我们到哪里去取太阳能?怎样获取呢?(只要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就有太阳能,不用专门去寻找;只要用东西接收就行了,不需要挖掘开采)
教师:很好,所以太阳能的第3个优点是:
板书:<3.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无需挖掘开采和运输>
④使用太阳能安全、不污染环境.
太阳能是最干净的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给我们带来污染.所以,太阳能的第4个优点是:
板书:<4.太阳能安全、不污染环境>
(2)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条途径
教师先请同学议论:如何利用太阳能?然后总结.
板书:<(二)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条途径
1.把太阳能转化成内能以供利用>(讲解:例如用太阳炉、太阳能热水器等装置把太阳能转化成内能来做饭、烧水等等,也可用集热器把水加热,产生水蒸气,再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这就叫太阳能热电站.)
<2.通过光电转换装置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讲解:例如用硅光电池——也叫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很广泛,像人造卫星上的电源、太阳能汽车上的电源,小型电视机、计算器上的电源,城市道路路灯的电源等等都可用太阳能电池,我国还用太阳能电池做航标灯的电源,铁路信号灯的电源等等)
(3)利用太阳能的困难
教师:既然太阳能有那么多优点,为什么不大量推广、大范围应用呢?目前还有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三)广泛利用太阳能的困难
1.太阳能虽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讲解:经计算,垂直投射到地面每平方米面积上的太阳能只有几百瓦,所以要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必须设置庞大的收集和转换能量的系统,目前造价还太高,影响推广.<2.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气候、季节等原因,太阳能的功率变化大,不稳定,给正常连续地使用造成困难>
<3.目前太阳能转换器的效率不高>(讲解:光热转换的效率为50~60%,而光电转换的效率只有10%左右.所以还要下大力气研制高转换效率的材料)
(4)结束语
要大规模地直接利用太阳能还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在已取得一定成果,只要不断努力,必将会不断有新的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有人预言,到21世纪,太阳能将会成为人类的重要能源之一.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太阳能
一、太阳能的优点:
1.太阳能十分巨大;
2.太阳能的供应时间十分长久;
3.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无需挖掘开采和运输;
4.太阳能安全、不污染环境。
二、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条途径:
三、广泛利用太阳能的困难:
1.太阳能虽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
2.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气候、季节等原因,太阳能的功率变化大,不稳定,给正常连续地使用造成困难;
3.目前太阳能转换器的效率不高。
【设计理念】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会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溶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什么是力?
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
4. 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一)演示实验
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学生实验:
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板书
一、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方向)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 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求浮力
2. 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
演示实验:
图1
(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
板书:二、浮力产生的原因(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
(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
(4)将水倒回烧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即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上浮说明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就是压力产生的原因。>
图2
我们举特例来分析:立方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和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
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板书:原因:>
而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这就是浮力。
板书:实质:=-,方向竖直向上。
总结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浮力,那么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三、物体的浮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图3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水)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1)当=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悬浮)
(2)当>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上升)(上浮)
(3)当<g p="" 板书: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为什么?(另外受到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我们就说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那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三、总结扩展
(一)本书主要学习三个知识点:
1.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实验法测浮力?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们要理解、记忆,并且借助实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思考:上浮的物体(),上浮至漂浮在液面上()
讨论:物体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的体积能怎样变化?说说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四、布置作业
★ 初三物理课程教案范本5篇
★ 物理九年级教案模板范本
★ 初三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最新5篇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
★ 物理九年级电功率复习教案5篇
★ 九年级物理提纲复习教案5篇
★ 中考物理教学计划6篇
★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最新5篇
★ 初中物理教学计划范文大全10篇
★ 中职物理教学计划表6篇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单元三 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单元三 热力学第二定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90ee0d698903d889c677c36d8ad0601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鄂尔多斯市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清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鄂尔多斯市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清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0ff1d16fc853ad7fd07941a495269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