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思维导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我养你 浏览量:122023-04-06 10:58:35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思维导图

以“物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物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6fcca157bab3532e4b16d533c3cf418

思维导图大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以"物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物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是树图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1

杠杆(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

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

要点:(1)硬棒

(2)绕着固定点转动

三、几个名词

1、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2、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3、 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

4、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5、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 小实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比赛。(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

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为下面探究中的猜想做铺垫。

3、 探究过程

(1) 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 猜想与假设:从刚才的实验出发,引导学生猜想。

(3) 设计实验,制订计划

(4)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如课本第65页。

(5) 分析与归纳:

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F1l1= F2l2 或F1F2 =l2l1

即:力与力臂成反比

(6) 评估:

a、 为什么在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 如果不用钩码而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应注意什么问题?

4、 学生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小结

(六)作业

练习册

附:课后总结

第一节 杠杆(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分类方法;

(2)通过分类,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杠杆的分类

(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理解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二、杠杆的种类

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省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如:撬棒,瓶盖起子,园艺剪刀等。< p="">

2、 当l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如:钓鱼杆,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等。

3、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如:天平等。

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学生可以列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请学生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

三、杠杆的应用

分析生活中的实物,大家共同讨论这属于什么杠杆,它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然后归纳:

1、 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较费距离。

2、 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大家共同讨论其结构,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进行改进?

四、练习

1、如图,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①木棒不易 ;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围绕着 旋转。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

2、在上题中,我们从O点作一条MN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的 。

MN这条直线就是力F的 。

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

A、筷子 B、火钳 C、剪刀 D、橡皮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如果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

A点,都能使图所示的杠杆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

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省力杠杆,例如 ;二是 ,例如 ;三是等臂杠杆,例如 。(把"钓鱼杆,跷跷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横线上)

6、如图,图中轻质木棒AB可以看成一个杠杆,C点吊一重物,B点用绳子拉着,杠杆的支点是 点。请在图中标出动力F1,阻力F2,并画出它们的力臂L1、L2。如果木棒静止,,则等式:F1L1= 成立。

7、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实际做做,然后回答:

①你看到的现象是: ;

②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

③猜想的依据是: 。

8、用剪纸的剪刀剪一叠较厚的纸,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断还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断,试试看,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讨论是什么原因?利用的物理知识是什么?

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吧!这样做对你填写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有利,为什么?

1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杠杆两端有两个螺母,它们的作用是 。如果不要这两个螺母,请你设计一种装置,使它具有与螺母相同的作用,画出设计草图,加上必要的文字叙述。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发现用2 个钩码可以平衡3个钩码。如图,小红想,杠杆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动力和阻力,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老师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可小红据理力争,"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老师为了让小红相信,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点上,则…….小红明白了。

①你能说说教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②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条件"等式两边各改了一字,就变成了正确的结论,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12、能否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名同学的重?

需要的辅助器材:

应用的物理知识:

启发你这样创意的来源:

(四)作业

课堂上没完成的练习

附:课后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计算方法。

2.掌握左手定则。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在掌握磁感应强度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

2.计算磁场力时,对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不同空间位置,正确地运用不同的三角函数和题目提供的方位角来计算是难点。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磁感应强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磁感应强度是由产生磁场的场电流的大小、分布和空间位置确定的。

2.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是什么?

3.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在什么条件下才成立?

成立。

4.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的通电导线长L=1cm,通电电流强度I=10A,若它所受的磁场力F=5N,求(1)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是多少?(2)若导线平行磁场方向。

答:因通电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所以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

5.若上题中通电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该磁场中,那么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大?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是多少?

答:当电流仍为I=10A,L‖B时,该处磁感应强度不变,仍为B=0.5T,而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F为零。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板书)

我们已经了解到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磁场,它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可以得出:

F=BIL

当通电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它所受的磁场力为零。看来运用F=BIL来计算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大小是有条件的,必须满足L⊥B。

磁场力方向的确定,由左手定则来判断。

提问:如果通电导线与磁感应强度的夹角为θ时,如图1所示磁场力的大小是多少?怎样计算?

让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果。

我们已知,当L⊥B时,通电导线受磁场力,F=BIL,而当L∥B时F=0,启发学生将B分解成垂直L的B⊥和平行L的B∥,因平行L的B∥对导线作用力为零,所以实际上磁场B对导线L的作用力就是它的垂直分量B⊥对导线的作用力,如图2所示。即

F=ILB⊥=ILBsinθ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板书)

大小:F=ILBsinθ(θ是L、B间夹角)

方向:由左手定则确定。

黑板上演算题:下列图3中的通电导线长均为L=20cm,通电电流强度均为I=5A,它们放入磁感应强度均为B=0.8T的匀强磁场中,求它们所受磁场力(安培力)。

让五个同学上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若有做错的,讲明错在哪儿,正确解应是多少,并把判断和描述磁场力方向的方法再给学生讲解一下(如图4示)。

例1.两根平行输电线,其上的电流反向,试画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如图5所示,A、B两根输电线,电流方向相反。通电导线B处在通电导线A产生的磁场中,受到A产生的磁场的磁场力作用;通电导线A处在通电导线B产生的磁场中,受到B产生的磁场的磁场力作用。我们可以先用安培定则确定通电导线B在导线A处的磁场方向BB,再用左手定则确定通电导线A受到的磁场力FA的方向;同理,再用安培定则先确定通电导线A在导线B处的磁场方向BA,再用左手定则确定通电导线B受到的磁场力FB的方向。经分析得出反向电流的两根平行导线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斥力。

完成上述分析,可以让同学在课堂作业本上画出电流方向相同的平行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力,自己得出同向电流的两根平行导线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是引力。

例2.斜角为θ=30°的光滑导体滑轨A和B,上端接入一电动势E=3V、内阻不计的电源,滑轨间距为L=10厘米,将一个质量为m=30g,电阻R=0.5Ω的金属棒水平放置在滑轨上,若滑轨周围存在着垂直于滑轨平面的匀强磁场,当闭合开关S后,金属棒刚好静止在滑轨上,如图6,求滑轨周围空间的磁场方向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多少?

解:合上开关S后金属棒上有电流流过,且金属棒保持静止,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金属棒静止在滑轨上,它受到重力mg1和滑轮支持力N的作用,因轨道光滑,二力金属棒不可能平衡,它必然还受到垂直于滑轨平面的磁场的安培力作用才能平衡,根据题意和左手定则判断出,磁场方向垂直滑轨面斜向下,金属棒受到磁场的安培力沿斜面向上,如图7所示,由进一步受力分析得出,若金属棒平衡,则它受到的安培力F应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mgsinθ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mgsinθ=0……①

又 F=BIL代入①得BIL=mgsinθ

(三)课堂小结

1.当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时受到磁场的安培力,F=BIL;当通电直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时受到磁场的安培力为零。

2.当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导线与磁场方向间的夹角为θ时,通电导线受到磁场的安培力F=ILBsinθ。

3.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来判断。(其内容在书中p.226)

课外作业:物理第三册(选修)p.227练习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3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1、2、3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4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课堂小结:

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样防治噪声?

六、布置作业: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七、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

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 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1.提问:

(1)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2)是光的反射定律?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相关文章:

★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范本

★ 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5篇

★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教案5篇

★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能电功教案5篇

★ 物理九年级教案模板范本

★ 初中物理教案大全

★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5篇

★ 关于九年级物理理论课教学设计

★ 初中生物理教案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第四章市场营销调研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四章市场营销调研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四章市场营销调研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a166ea6cec252ef7f0c6d9e0f498e3a

未来潜力专业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未来潜力专业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未来潜力专业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64ec71ac3524eaca7b6c1bebbc06d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