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生物期末教学设计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学生物期末教学设计5篇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学生物期末教学设计5篇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0dad2c5b778fae3f676cf5f797669c0
中学生物期末教学设计5篇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生物期末教学设计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本小节主要讲授"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倍性(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2.教材从"猫叫综合征"讲起,介绍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之后安排了"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选做)"的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理解,并学习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的方法。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其中后一类变异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比较密切,是教材重点介绍的内容。
4.染色体组的概念通过分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而得出。然后,根据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不同,区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几种主要类型---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重点讲述多倍体和单倍体。最后教材用小字讲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5.本小节可以为本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识记);(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识记)。
2.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
四、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实施方案: 通过挂图、幻灯片、投影片等多媒体教具,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抓住关键,学会知识。
五、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2.突破策略: 通过生殖细胞中的两套不同的染色体,引导学生从全部染色体的许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关键特征。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具体实例,搞清难点所在。突破难点,理清思路。
六、教具准备:1.猫叫综合征幼儿的照片;2.精子形成过程的示意图;3.果蝇的精子与卵细胞图、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知识结构投影片;4.果蝇染色体活动的多媒体课件。
七、学法指导: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与学生谈话,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出应得的结论。
八、课时安排:2课时
1.教学重点
(1)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中间物质──rna的基本单位、化学组成和种类,以及它与dna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异同;
(2)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3)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4)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反密码子;
(5)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教学重难点
(1)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2)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反密码子;
(3)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以图解方法解决。
3.教学建议
结合教材有关转录和翻译的图解或模型动画演示。
4.课时安排
3 课时
5.教学过程
学习
阶段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
活动 教学
意图
导学
引入课题
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
学生自学
教师讲解
思考讨论
教师讲解
思考讨论
与生活联系,激发学习和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师导学
设置问题情境 播放2分钟《侏罗纪公园》电影。
提问:电影中的科学家是怎么使已灭绝的动物复活的?
(回答:复活的恐龙是科学家利用提取恐龙的dna培育繁殖而来的。)
教师引导:基因就像一张蓝图,生物体就是根据这张蓝图用蛋白质构建起来的。
思考:基因(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在细胞核的基因如何控制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呢?
教师指出:在dna和蛋白质之间,有一种中间物质──rna充当信使。
复习旧知:两种核酸(dna和rna)在化学元素、基本单位、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区别
(列表,阅读课文10分种,学生填写)
一、细胞中的两种核酸的比较
dna rna
组成元素 c、h、o、n、p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化学组成 一分子磷酸
脱氧核糖
a、t、c、g 一分子磷酸
核糖
a、u、c、g
结构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一般单链结构
功能 编码复制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 传递遗传信息,并通过蛋白质表达出来
分布 细胞核的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质的核糖体
另外,教师补充:rna的在细胞中有三种:
mrna(信使rna),trna(专运rna),rrna(核糖体rna)。
设问:dna→rna→蛋白质之间的关联?(学生阅读课文10分钟,小组发言。)
二、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一)转录:图示p63图4-4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图解。利用视频:显示转录过程。
1.定义: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是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2.过程: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mrna分子。
3.小结:
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解旋,以其中一条有意义链为模板;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a、u、c、g);
合成产物:单链的mrna(信使rna);所需酶:rna聚合酶。
设问:dna的碱基与rna的碱基如何互补配对?
(二)翻译:图示p64图4-6蛋白质合成示意图。
1.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区分:
密码子: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
反密码子:每个trna上的三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trna(转运rna)的特点:象三叶草的叶形,一端是3个碱基,另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如图)。
思考:mrna的4种碱基如何决定20种氨基酸?
推理:1种碱基决定1种氨基酸?(不可能)
2个碱基决定1种氨基酸?(16种组合方式也不能决定20种氨基酸,不行。)
提出:mrna上每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
小结:64种密码:61个编码控制20种氨基酸合成,另外3个(uag、uaa、uga)不编码任何氨基酸,而是合成蛋白质的终止信号又称终止密码。反密码子:61种trna。
游戏:请学生看图,想象一下核糖体这个生产车间是如何工作的?能否做一个模型显示出来?
2、翻译:
利用视频:显示翻译过程。
(1)定义: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过程: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第一个携带氨基酸的trna的碱基与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进入位点1。第二个携带氨基酸的trna的碱基与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进入位点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第一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转移到位点2的trna上。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位点1的trna离开核糖体,位点2的trna进入位点1,第三个携带氨基酸的trna的碱基与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进入位点2,继续肽链的合成,直到读取到mrna的终止密码为止。一个mrna分子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肽链合成后,从核糖体与mrna的复合物上脱落离,经过盘曲和折叠等方式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3)小结:
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以mrna为模板;
原料:20种氨基酸(由trna搬运);
合成: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肽链。
设问:已知mrna的碱基序列是a u g g a a g c a u g u c c g a g c a a g c c g,这m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写出相应的反密码子,并根据密码子表,列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
利用视频:显示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转录和翻译过程)
再次总结:
(三)比较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的差异:
dna复制 转录 翻译
场所 细胞核 细胞核 核糖体
模板 dna双链 dna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合成 dna分子 mrna 肽链
特点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分子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
(四)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计算:
思考:dna的碱基、mrna的碱基与氨基酸个数的关系?
小结:
dna的碱基数:m rna的碱基数:蛋白质的氨基酸数= 6:3:1
反馈练习 学生观看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有中间物质传递信息。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填写表。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小组讨论。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理解翻译的过程。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看。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以小组发言。
完成练习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知识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解图能力。
纵观04—07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该部分知识为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历年高考都会考查。但近三年来天津卷涉及较少。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图形、图表的分析。命题方式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的计算及综合运用本章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3)应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识图解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计算
3、重难点的突破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观、动态等多种功能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来突出重点。再通过经典例题跟进、教师详解、学生分析来强化知识,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目标,并要求学生提前复习,教师加以检查落实。授课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对近几年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高考题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题中如何确立关键词、关键点及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技巧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并加以掌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认识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2.运用辩证思维,正确看待糖类的功能。
3.能够根据糖类的种类和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能为合理膳食,提出建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难点:糖类的功能。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教师提问:不吃早饭,容易得低血糖,怎么缓解低血糖呢?
(口服或注射葡萄糖。)
追问激疑:葡萄糖是糖类的一种,糖类究竟具有哪些种类和功能呢?
导入课题——《细胞中的糖类》。
(二)新课教学
1.糖类的元素组成
教师提问:糖类经常被称为"碳水化合物",大家能说一下糖类的元素组成是什么吗?
(C、H、O)
2.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教师提问: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糖类有哪些?
(葡萄糖、蔗糖、淀粉。)
教师讲解:这些糖类有的是单糖、有的是二糖、有的是多糖。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单糖的相关知识。教师提问:什么是单糖?常见的单糖有哪些?
(不能水解的糖类就是单糖。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教师追问:葡萄糖的化学式如何书写?为什么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C6H12O6;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教师提问: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叫二糖,而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生活中常见的二糖有哪些?化学式如何书写?
(大多数水果和蔬菜含有蔗糖;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有麦芽糖;C12H22O11)
教师补充:人和动物乳汁中有含量丰富的乳糖,也属于二糖。
教师提问: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多糖的化学式如何书写?有哪些种类?
((C6H10O5)n;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组织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常见的多糖在生物体中的分布位置及作用。
(淀粉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玉米、小麦、水稻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还大量存在于马铃薯等植物变态的茎或根以及一些植物的果实中;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低于正常含量时,糖原便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还可组成植物茎秆和枝叶中的纤维。)
(三)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思考哪些单糖、二糖和多糖是植物或动物特有的。
(动物特有:半乳糖、乳糖、糖原;植物特有:果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下思考二糖水解后的单糖种类是否一致。
一、教学目标:
【知识】: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
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技能】:
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难点)
三、课前准备:
知道两个小组学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回顾atp的生理功能,糖类、脂肪被细胞分解后把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提出问题:有机物进入细胞后以什么方式分解的呢?在体外,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学家发现,有机物在细胞内也是通过复杂的氧化反映产生能量的。
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回顾旧知识,受教师的问题所引导,进入新课。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对引导其他学生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归纳。(问题如:为什么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出结论: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引导学生说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对实验的设计、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并回答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有氧呼吸
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和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
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
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
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
提出问题: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放能过程比较,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介绍有氧呼吸能量的转化效率,可以让学生来计算。一般内燃机的效率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为40%左右,其余60%左右转变为热能。
回答问题(线粒体)
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并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并进行分组讨论后,分别讲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比较两者的区别
分析有机物产伤的热能的生理意义。
(四)第一课时小结及练习
用幻灯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图,指导学生完成
练习略
小组讨论,完成概念图
(五)无氧呼吸
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能量的变化。
以乳酸、酒为例子,讲授发酵的概念。
通过用图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的区别,指导学生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举出生活中遇到的无氧呼吸的例子。
★ 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
★ 中学生物组教学计划范文5篇
★ 获奖高中生物教学设计5篇
★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方案5篇
★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范例5篇
★ 中学生物科组教学计划范文5篇
★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最新5篇
★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5篇
★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5篇
★ 初中生物备课组课堂教学总结5篇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3.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3.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897ec571c9f215167880f0116b00c20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搭建平台 共铸舞台 躬身讲台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评析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搭建平台 共铸舞台 躬身讲台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评析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7f4c16fdb589990df9ad7dcf88138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