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读书笔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读书笔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读书笔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cc0fa568378b5c52d53d4de3ea6277c
置身事内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在我国,政府不但影响“蛋糕”的分配,也参与“蛋糕”的生产,所以我们不可能脱离政府谈经济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第一章 地方政府的权利与事务
政府治理的特点
中央-省-市-县区-乡镇
条块分割,多重领导
四套班子(党委、政府、人大、政委)
从上到下的部门垂直关系,被称为“条”;横向的以行政区划为界的政府,被称为“块”
条是业务关系,块才是领导关系(地方党委和政府决定人事任免)
上级领导与协调
尽量能在达成共识的最低层级上解决问题
事权划分三大原则
公共服务的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某物品一旦生产出来,所有人都能用,用的人越多越划算
覆盖范围影响因素: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密度;地理条件;语言文化差异
省政府不会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边界地区
信息复杂性
关键信息可能产生重大实际影响,所以可能被利益相关方有意扭曲和隐瞒,比如地方GDP数字
体制内的实际权力和责任都高度个人化
激励相容
如果一方想做的事,另一方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好,就叫激励相容
激励相容原则首先要求明确地方的权利和责任。我国事权划分的一大特点是“属地管理”
招商引资
地方政府核心任务
第二章 财税与政府行为
前言
想要把握政府的真实意图和动向,不能光读文件,还要看政府资金的流向和数量,所有财政从来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
分税制改革
“财政包干”及后果:1985-1993
“两个比重”不断降低:中央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国财政预算收入比;全国财政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
严重削弱了国家财政能力;如果中央没钱,就谈不上宏观调控的能力
分税制改革与央地博弈:1994
将税收分为三类:中央税(如关税);地方税(如营业税);共享税(如增值税)
“税收返还”
成功的政策背后是成功的协商和妥协,而不是机械的命令与执行;理解利益冲突,理解协调和解决机制,是理解政策的基础
土地财政
初探
1998:单位停止福利分房;修订后土地管理法实施,规定农地想要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经过征地后变成国有土地
土地财政的实质是“房地产财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经济发达地区,住宅用地供给不足,房价自然飞涨,带动地价飞涨
税收、地租与地方政府竞争
土地的资本化运作,本质是把未来的收益抵押到今天去借钱
遏制住了债务的迅猛增长,但经济增速随之放缓,说明资源的使用效率仍然不高
纵向不平衡与横向不平衡
纵向:基层财政困难
中央财政蒸蒸日上,省级财政稳稳当当,市级财政摇摇晃晃,县级财政哭爹叫娘,乡级财政精精光光
农村税费改革以及一系列改革(“三奖一补”、“乡财县管”)
横向:地区间不平等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第三章 政府投融资与债务
城投公司与土地金融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典型特征:持有从政府取得的大量土地使用权;盈利状况依赖政府补贴;政府的隐性担保可以让企业大量借款
工业园区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按照法律,政府不能和企业直接分享税收,但可以购买企业服务,以产业发展服务费的名义来支付约定的分成
地方政府债务
“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
为政府开发融资:国家开发银行与城投债
允许以土地增值收益作为贷款还款来源
在各地的招商引资竞争中,金融资源和融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地方政府往往掌控至少一家银行
地方债务与风险
不能用整体数字掩盖局部风险
地方债的治理与改革
债务置换:用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替换一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的银行贷款和城投债
推动融资平台转型
约束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避免大量资金流入融资平台
问责官员
招商引资中的地方官员
铜头 铁嘴 顺风耳 橡皮腰 茶壶肚 兔子腿
官员政绩与激励机制
“胡萝卜加大棒”
虽然官员的晋升动机与促进经济增长目标之间不冲突,也对地区经济表现有相当的解释力,但这种偏重投资的增长模式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
在我国官场晋升中,政绩和人情都重要,是互补关系
腐败与反腐败
“掠夺式”腐败&“官商勾连共同发财式腐败”
“你承认这是你家冰箱啦?”
第四章 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具体案例篇)
京东方与政府投资
光伏发展与政府补贴
直接补贴新能源,加速其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待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本逼近传统能源之后,再逐渐降低补贴,同时对传统能源征税,加速其退出
市场经济的根本优势是可以不断试错,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把政府引导基金交给市场化的管理人运作,实际上是借用市场力量去使用财政基金
大多数引导基金的最终投向都是“战略新兴产业”
第五章 城市化与不平衡
前言
中国特有的城市土地国有制度,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创造条件 ...... 地方财源高度依赖土地价值,依赖房地产和房价
土地的资本化,实质上是个人收入的资本化;支撑房价和地价的,是人的收入
房价与居民债务
房价与土地供需
地区房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
土地流向和人口流向背道而驰,地区间房价差距因此越拉越大
房价与居民债务
中国人财富的压舱石是房子,美国人财富的压舱石是金融资产
房价与居民债务风险
房价上涨不仅会增加按揭债务负担,还会拉大贫富差距,进而刺激低收入人群举债消费,这一现象被称为“消费下渗”
不平衡与要素市场改革
人口流动与收入平衡
人口不断流入的城市,规划人口往往过少;人口不断流出的城市,规划人口往往过多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缓解压力的根本之道是增加供给,而不是限制需求
土地流转与户籍改革
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
• 《下沉年代》
第六章 债务与风险
债务与经济衰退
“债务-通货紧缩-经济萧条”螺旋式下行
债台为何高筑
债务源于人性:总想尽早满足欲望,又对未来盲目乐观,借钱时总觉得将来能还上
资金供给与银行管制
国际不平衡与国内不平衡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过去40年国内贫富差距的扩大都伴随着国内债务水平的上升
实体企业投资需求不足
美国各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与企业规模的扩张,往往伴随着投资下降和生产率降低
中国的债务与风险
债务积累过程简述:2008-2018
企业债务
2018年,我国房企总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了75%,且大量债务来自“影子银行”或其他监管薄弱的渠道
总体看来,我国企业债务负担较重,应对风险能力有限
银行风险
化解债务风险
偿还已有债务
增发货币来降低利率;“量化宽松”,即央行增发货币来买入各类资产;债务货币化,以无利率的货币替代有利率的债务
遏制新增债务
目前的融资体系正是让政府承担风险的体系,因为银行的风险最终是政府的风险
第七章 国内国际失衡
低消费与产能过剩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最突出特征是消费不足
居民高储蓄
居民收入份额低
居民消费不足不仅是因为储蓄率高,能省,也是因为确实没钱
让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份额才能提高
产能过剩、债务风险、外部失衡
中美贸易冲突
就业与政治冲击
技术冲击
再平衡与国内大循环
地方政府加大民生支出
改变“重土地、轻人”的城市化模式,让城市“以人为本”
限制地方政府用于投资的生产性支出
推进国内大循环要求提升技术,而科技进步最核心的要素是“人”
遏制投资冲动,还可能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发展模式的依赖
结语
经济增长不是请客吃饭,是玩命的买卖。站在岸边只看到波澜壮阔,看不见暗潮汹涌。
第八章 总结:政府与经济发展
前言
社会科学总渴望发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和规律,但这种心态需要成熟起来。不要低估经济现实的复杂性,也不要高估科学工具的质量
地区间竞争
“官场”+“市场”体制
官员晋升的政治激励与地区表现挂钩
以市场竞争约束官员行为
当地的经济表现能为地方官员和政府工作提供及时反馈
核心差别:缺乏真正的淘汰机制;绝大多数市场竞争是“正和博弈”,而官员升迁是“零和博弈”;市场和公司间的竞争一般是长期竞争,而地方官员任期有限,必须在任期内干出政绩
政府发展与转型
所谓“政府能力”,不仅包括获取资源的能力,也包括政府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自身角色和作用方式的能力
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而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结束语
“生活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