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论文框架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思维导图

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情书 浏览量:22023-04-12 10:14:57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思维导图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与发展的根与魂,借助其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机会,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可打破传统思政教育局限性。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62b83ccd3281251f7721884f08d3a6c

思维导图大纲

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引言历经千年传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华夏民族的思想精髓,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以 习 近 平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而重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既能丰富思政教育格局,又能引导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但由于我国在特殊阶段丧失了文化自信,导致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多元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借助素质教育改革契机推动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可实现高等教育的新生。

一、价值意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意义

( 一) 创新文化语境,捍卫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备文化性,助力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可以思政教育为文化载体,彰显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并利用多元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以此助力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文化人既能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又能利用"德性文化"健全思政教育格局与教育体系,以此捍卫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二) 可培育优秀人才,塑造优秀品格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丰富传统文化资源,新时代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不断发生转变,进一步剖析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助力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基于国家宏观指导,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能使大学生深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怀。伟大民族复兴梦须具有理论作为支撑,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契机,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能助力受教育者认真学习与领会思政元素,并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健全教育格局,从而构建超越时代局限的教育模式,推动高等教育有效革新与优化。

二、问题成因: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难点

( 一) 教育语境分离

所谓教育语境分离是指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虽然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但起源时间和教育立场不同,导致二者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语境分离状态,既不利于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源于农耕社会,是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而思政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载体,由于起源时间不同,二者协同发展过程中也要加强对语境分离现象的认知,强化深入剖析适当促进传统文化创新传承,才能打破传统教育局限,创新教育架构。

( 二) 教育功能弱化

虽然素质教育发展已有多年,但我国高等教育在创新与优化时仍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学术研究能力为主,缺少对道德修养方面的培养与重视,这是导致无法促进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的主因。虽然随着教育改革与创新这一现象得到适当缓解,但目前高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比例较低,不利于高等教育中国化发展,也说明我国教育体系和教育格局仍存在一些问题。教育模式出现的多元化问题导致思政教育育人功能弱化,既不利于强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利于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文化教育本身具备多样性特点,而如何基于大学生发展规律促进高等教育进一步创新和优化,一直是我国教育部门及众多专家与学者的重点关注问题。

( 三) 多元思想冲击

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迈入快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也借此契机不断创新与优化。但由于特殊时代部分民众缺少文化自信,导致大量西方文化涌入后,许多新时代学生无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甚至因此丧失文化自信,出现崇洋媚外现象。消费文化时代,以利益诉求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忽略了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与育人价值。高职院校也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第一要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也为迎合观众喜好,构建一些不尊重历史事实的影视作品,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更不利于构建和谐教育空间。互联网使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也带来多元思想冲击力,提升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发展的难度。

三、发展对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对策

( 一) 强化宏观指导,完善育人内容

高职院校担负人才培养使命,是育人的重要场所。高校以宏观层面强化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正确认知,助力其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完善育人格局,可真正构建"中国式"教育体系。首先,深入探寻二者协同发展的契合点。优秀文化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促进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时,可以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线上及纸质教材,从而为二者协同发展提供助力。学校应积极挖掘二者的相似点与相同点,既要保障理论教育的有效衔接,又要在多元化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与思政元素魅力。儒释道三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可有效开拓思政教育视野,众多专家和学者可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强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鉴别,以此提炼精髓内容融入高等教育,确保基于时展需要与大学生发展诉求,丰富思政教育健全教育格局; 其次,促进传统文化进教材。思政教材中融入多元化传统文化,既能以教育为载体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又能凝练与升华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与育人功能。教材创新过程中,应以区域教育部门的宏观策略为指导,有层次的进行教材编创,争取在不同章节有计划的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以此彰显高等教育的文化底蕴。例如,借助传统文化完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利用教材完善契机,引导大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哲学魅力,从而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确保中国化教育与社会主义事业密切相连,促进大学生强化对我国现行制度与发展策略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纲要》等教材切实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以教材为载体,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与责任担当,从而为二者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最后,完善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可利用素质教育改革契机加大教材开发力度,借助具有区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思政教材与传统文化教材,开设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与必修课,促进二者协同发展时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公共课程。例如,诗词鉴赏课、民俗研究课、书画欣赏课、戏曲欣赏课等,以此为学生营造和谐教育空间,避免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语境分离状态,系统性革新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 二) 加强舆论引导,优化育人环境

环境的创造主体是人,但环境也会对人产生较大影响,针对目前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育人功能弱化问题,加强舆论引导,可营造良好育人空间。社会环境会不自觉的影响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多元主体应加强协作,共同构建良好社会环境,以此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基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瑰宝,是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见证。但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元化西方文化涌入到我国,导致许多大学生受错误价值观引导。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加强传播内容审核,更要遏制诋毁优秀文化的行为,并对其进行批评与制裁,以此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和谐互联网空间,确保线上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梳理与挖掘,通过剖析传统典籍,强化文化保护工作,并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等定期举办多元化文化活动,以此助力新时代青少年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从而促进其提升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 其次,发展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多元化产业既能传播正能量,又能创新传承思路,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空间。一方面可利用文化产业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化保护,以此开辟文化传承绿色通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多元化支持; 另一方面可积极为大学生播放以文化为载体的电影或电视,引导学生在娱乐时感受传统文化的无处不在,促进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区域政府可积极强化与企业的合作,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此提升旅游业的吸引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与实习平台,助力其拓展就业空间与就业视野; 最后,借助传统文化完善家庭教育。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倡导借助家训文化为学生做好启蒙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会对新时代学生产生较大影响。不同父母可借助传统家训以及实际生活环境对孩子进行科学引导,利用礼仪文化、家族族谱等引导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使其提升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我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礼仪规范,在礼仪规范中感受传统孝道教育,既有利于促进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生活化发展,又能助力大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践行多元化理论知识,以此提升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借助家庭教育拉近大学生与传统文化教育及思政教育的距离,助力其感受文化精髓的价值,可向其全方位阐述传统文化与思政元素精髓。

( 三) 创新教育载体,借鉴多元经验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模式的有效革新,借此创新教育载体,借鉴多元化教育经验,助力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创新,可真正助力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可借助互联网打造线上教育平台,并积极完善传统文化教育模块与思政教育模块,确保基于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打造混合式教育,形成现代化文化传承模式,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互联网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打造互联网教育平台,全方位渗透传统文化,能使大学生在网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无处不在,提升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为确保大学生进一步认知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高职院校可强化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健全网上教育空间,打造系统性教育模块,利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政元素的多元化传播,确保大学生成长为传统文化的发扬者。以学术论坛为例,高职院校可邀请多元化学术专家与大学生展开沟通和互动。学术论坛本身具备较强的学术性,大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中能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又能借此契机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为占领网络阵地高职院校可积极构建现代化教育队伍,引导思政教师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和了解,确保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意识的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网络教育空间。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发展十分迅猛,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都得到显著提升,但纵观国内外教育发展模式,不难发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可适当借鉴不同国家教育经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进一步融合,并基于我国国情加强对相关教育经验的系统性总结与创新。以美国教育理念为例,美国的文化教育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强调发挥隐性教育价值。因此美国学校会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美国精神"的渗透。了解不同国家教育发现其文化传承教育借鉴了多元化力量,因此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时既要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又要基于学生发展需要构建个性化培养模式,以此将民间力量融入文化传承中,实现文化传承的创新与优化。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时,也要警惕文化冲击所带来的弊端,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树立辨别意识,感受文化传承中的对与错,可有效避免大学生受多元化思想影响。

四、结语

历经沧桑巨变的文化瑰宝为华夏子孙提供精神养分,助力其根植于新时代学生心中,利用其影响大学生一言一行,能向世界展现勤劳智慧的"中国形象"。改革开放后,我国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物质财富的高度满足也带来了多元化的社会问题。而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利用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助力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展需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手段。利用"中国化教育"培养"中国化人才",通过黎明曙光照亮素质教育,可以推动其迈上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贾婉玉.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初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 20) : 169-170,180.

[2]顾玉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途径的研究和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中旬刊) ,2021( 10) : 124-126.

[3]翟爱玲.由"三教融通"的文化背景解读唐宋以后关公信仰的发展与兴盛———兼论当前关公信仰发展根源的研究状况[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1,36( 6) : 1-8.

[4]党圣元.从建设性批判到创新性转化———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传统文化观[J].江海学刊,2021( 5) : 5-14.

[5]焦连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0( 6) : 34-36.

[6]周晨曦,闫新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 1) : 66-67,70.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9.战斗的基督教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战斗的基督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战斗的基督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d168acd0cd9f767f809c7a5df86e3a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_副本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_副本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_副本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672f555831e7d9a3bb2cf2fb792cb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