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通常又叫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树图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教案: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供大家参考。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一物理教案: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一物理教案: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8ead590bfc10a73758893a87c519ba6
高一物理教案: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第3节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首先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并进行阅读,如:第谷在1572年时发现在仙后座中有一颗很亮的新星,从此连续十几个月观察这颗星从明亮到消失的过程,并用仪器定位确证是恒星(后称第谷星,是银河系一颗超新星),打破了历来"恒星不变"的学说.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为推翻以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改变与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认识而奋斗了一生,因此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开普勒幼年时期的不幸,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完成了第谷未完成的工作.这些物理学家的有关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畏强权的精神.
具体授课中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也可通过放资料片和图片的形式讲述.也可大胆地让学生进行发言.
在讲授"日心说"和"地心说"时,先不要否定"地心说",让学生了解托勒密巧妙的解释,同时让学生明白哥白尼的理论推翻了统治人类长达一千余年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理论,为宣传和捍卫这一学说,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惨遭烧死,伽利略也为此受到残酷迫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坚持真理的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与艰辛.
教学难点了解天文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与艰辛;
2.了解天文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一切科学成就都是来之不易的,新的理论会不断完善和补充旧的理论,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结论和规律一般都有其适用范围,认识知识的变化性和无穷性,培养献身于科学的时代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遨游太空是人类古已有之的梦想,但直到上个世纪中期,人类才迈出了走向太空的第一步.其间饱含着人类多少汗水和智慧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
推进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
地心说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心说承认地球是"球形"的,并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运行轨道"的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轮均轮模型.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察资料拼凑出来的,他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但是,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当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但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
学生活动:阅读并讨论你是否支持地心说,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