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交通肇事后报警是否为自首的争论思维导图

交通肇事后报警是否为自首的争论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旧人不归 浏览量:22023-02-12 09:57:59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交通肇事后报警是否为自首的争论思维导图

一、认为交通肇事后报警不算自首的观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交通肇事后报警是否为自首的争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交通肇事后报警是否为自首的争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e09492cf4e5772a0dc95945e21f1597

思维导图大纲

交通肇事后报警是否为自首的争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日前,浙江省高院出台《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若干意见》,其中“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为自首”的规定,引发了专家、媒体和网友的普遍质疑。浙江高院的意见起草者出面解释称,将当事人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也认定为自首,那等于对一件事作了双重评价,不符合立法精神。

司法者认为“交通肇事后报警”认定为自首,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精神;而一些法学家则认为,不认定为自首违反刑法关于自首的规定,这些法律权威居然各执一端针锋相对,让公众十分迷惑。那对“交通肇事后报警”到底该不该认定为自首,为什么在法律界内部也出现如此截然相反的理解呢?

认真研究浙江高院的《意见》及专家的质疑理由和媒体相关报道,便会发现,各方在争议中分别使用了三个内涵完全不同的表述,即“交通肇事后报警”、“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肇事现场等候处理”和“交通肇事后报警并保护事故现场”。将这三种不同表述混为一谈,是引发激烈争议的重要原因。

“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为自首”是媒体的一个简化表述。单从这句话的意思看,完全符合刑法关于自首的立法精神,是无可争议的。因为,“报警”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为肇事者设定的法律义务,是必须做到的行为。按一般法理,公民适当履行自己法定义务的行为只能带来肯定性的法律后果,而不应带来惩罚性法律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肇事者只在肇事后报警,肯定不能被认定为自首中的“自动投案”。

何况,“报警”情形也有很大差别。如果报警时没有“自报家门”,或报警后离开现场而导致一些情节如是否酒驾或醉驾无法核实,或报警后虽没有离开现场但陈述了虚假事实,都无益于警察破案,甚至会将警察引入歧途,客观上干扰了案件的处理。如果将这样的“报警”认定为自首情节,显然违背了自首制度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学专家的意见,更符合交通肇事案件的实际情况和刑法关于自首的立法精神,而《意见》则明显模糊了“报警并保护事故现场”与“报警并在肇事现场等候处理”的区别,其关于“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肇事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不能认定自首”的结论,值得商榷。

二、肇事后报警等处理不排除自首

一般自首要求主观上不能刻意隐瞒罪行,而客观上必须主动使自己受到有关机关的控制,所以成立自首的条件明显较成立“不逃逸”更为严格,“自首”并不是肇事者的义务,当肇事者实施了超出其义务的“自首”行为时,理应适用自首制度给予其一定的奖励。

近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人民法院依法不应将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肇事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重复评价为自动投案,从而认定被告人自首。交通肇事罪自首问题再次引发关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

我国刑法分则中的交通肇事罪存在基本犯和情节加重犯的区分,规定了三个层次的量刑幅度。由于“不逃逸”是交通肇事罪适用最低量刑幅度的前提之一(此处的“逃逸”仅指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中的“逃逸”),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又规定交通肇事后车辆驾驶人有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有关部门的义务,一些学者据此提出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肇事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是肇事者在履行应尽的“不逃逸”义务,法律已经对其进行了评价,因此不再适用作为一种奖励措施的自首制度,以免双重评价。笔者认为,这并非是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肇事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必然不构成自首的理由。

第二,排除自首制度的适用,加重了交通肇事罪中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上述规定的理由是,恶性交通肇事频发而适用自首制度导致大量的缓刑,起不到刑罚的震慑、预防犯罪作用。但对于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肇事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一概排除自首制度的适用,虽然达到了避免刑罚过轻的效果,但使具备“自首”情节的犯罪人被剥夺了应有的可以获得趋轻评价的机会,使本来属于法定情节的“自首”只能以酌定情节进行考量,实际上变相加重了这部分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实际上,交通肇事罪在不具备“逃逸”和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情况下,其本身就属于轻罪,对犯罪分子判处缓刑亦是合理的,而对于目前大量的严重的交通肇事行为如酒后驾驶等,只需通过司法解释扩大“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范围使其量刑幅度升格既可,无需通过排除适用自首制度来达到加重刑罚震慑的作用。

第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义务并不完全适用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上述规定的依据之一是,“不逃逸”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义务。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了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有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有关部门的义务,其义务主体是车辆驾驶人,虽然该法第七十条同样规定了乘车人具有予以协助的义务,但其并没有规定除乘车人以外交通肇事当事人的义务。而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不仅包括车辆驾驶人,非车辆驾驶人同样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当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非车辆驾驶人时,难以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认定其具有同车辆驾驶人一致的义务。这就造成了司法认定上的混乱:车辆驾驶人作为交通肇事罪主体时,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肇事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不成立自首;非车辆驾驶人作为交通肇事罪主体时,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肇事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则成立自首,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义务主体同刑法理论中的交通肇事罪主体并不完全符合,通过其对交通肇事罪进行刑法解释是不合适的。

综上,笔者认为尽管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评价具有特殊性,但其自首的认定同样要遵循我国刑法总则的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义务规定并不影响对交通肇事罪自首的认定,而对于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肇事现场等候处理的等具体行为是否构成自首则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b661cf4ade73538d8004d69fc5127bb

第七章 授益行政行为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七章 授益行政行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七章 授益行政行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636490932b641e0be445254741d64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