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火旺型瘿病的施治要点是中医内科会涉及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树图思维导图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症状 颈部漫肿,性情急躁,五心烦热,心悸多汗,头晕目眩,眼干手颤,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证候分析 肾精亏虚,水不涵木或久病不愈,痰气郁结化火伤阴,阴虚火旺。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阴虚火旺型瘿病的施治要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阴虚火旺型瘿病的施治要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c5252bb66e3245449a392ad2ccd88d9
阴虚火旺型瘿病的施治要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颈部漫肿,性情急躁,五心烦热,心悸多汗,头晕目眩,眼干手颤,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肾精亏虚,水不涵木或久病不愈,痰气郁结化火伤阴,阴虚火旺。肝肾经脉循行于咽喉,经脉阻滞日久,故气滞痰凝结于颈部而见颈部漫肿。肝开窍于目,阴虚肝旺,则见性情急躁、头晕目眩眼干。肝阴亏虚,虚风内动则手指颤抖。虚热内蒸,则见五心烦热而多汗。虚火扰心,故心悸。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为阴虚有热之象。
滋阴降火。
选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太冲、太溪、三阴交、臑会、间使、瘿肿局部。
随证配穴:伴突眼者,加天柱、风池。易饥消瘦者,加足三里。盗汗者,加复溜、阴郄。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
方义:泻肝经原穴太冲,平肝降火而熄风。三阴交、太溪针用补法,滋阴降火,滋水涵木。近取瘿肿局部用围刺法,以疏通局部气血。臑会用泻法,能宣通三焦之经气,疏导壅滞。间使为手厥阴经穴,用平补平泻法以清热除烦,养心安神。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一、研究内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一、研究内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f21797dd3e8b08f1951dfc24e7be94f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