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三冲、三急及新产三病的辨证施治: 产后三冲即败血冲心、败血冲肺、败血冲胃;产后三急即产后呕吐、产后盗汗、产后泄泻;新产三病即产后痉症、郁冒、大便难。这三种疾病皆属产后急症、重症、危症,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时应予以及时抢救,以免危及产妇生命。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产后三冲、三急及新产三病的辨证施治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产后三冲、三急及新产三病的辨证施治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95e2b05e05269542914dd603e083575
产后三冲、三急及新产三病的辨证施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产后三冲即败血冲心、败血冲肺、败血冲胃;产后三急即产后呕吐、产后盗汗、产后泄泻;新产三病即产后痉症、郁冒、大便难。这三种疾病皆属产后急症、重症、危症,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时应予以及时抢救,以免危及产妇生命。
此症的主要发病机理是由于产后脏腑损伤,功能失调,恶露当下不下,反而上冲入心、入肺、入胃所致。《张氏医通》云:“败血上冲有三,或歌舞谈笑,或怒骂坐卧,甚者逾墙上屋,口咬拳打,山腔野调,号佛名神,此败血冲心……若饱闷呕恶,腹满胀痛者,曰冲胃……若面赤呕逆欲死,曰冲肺。”三冲症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其大法。
明·《证治准绳·女科》云:“夫产后语言颠倒,或狂言谵语……因产后心虚,败血停积,上干于心”。心主血脉而藏神。因为产后耗伤血脉,心气大虚,此时若败血不下,败血上冲于心,扰乱心神,而诱发败血冲心之症。现代医学认为,此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精神病史,社会经历不顺利因素,婚姻家庭有矛盾,个性孤僻,焦虑或难产等。分娩后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急剧变化,产后雌激素含量迅速下降,胎盘类固醇减少,产后皮质酮消失,尿中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分娩后恶露涩少、疲劳、子宫复旧不良等因素。还因为产后恶露涩少,许多废旧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引起产妇机体神经内分泌改变,导致本症[1]。临床表现为产后心中烦躁,坐卧不安,神志错乱,心神不宁,语言颠倒无论次,神志恍惚,如见鬼神,甚或不语,甚至歌舞谈笑,怒骂不休,逾墙上屋,口咬拳打,山腔野调,舌红苔薄白,脉象弦细。治宜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方用加味失笑散主之树图思维导图|搜集整理。
方药组成:炒五灵脂15g,炒蒲黄15g,云茯苓15g,赤芍药12g,牛膝15g,生地黄12g,桂心10g,当归15g,琥珀10g,远志10g,炒酸枣仁15g,甘草5g.水煎服,日1剂。
《妇人大全良方》云:“恶露不快,败血停凝,上熏于肺,亦令喘急”。本证是由于产后耗气伤血,脏腑损伤,肺气虚弱,败血乘虚上冲于肺,肺失宣降,导致败血冲肺之症。认为由于产后恶露涩少,部分败血中的废旧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引起肺部组织的变态反应,使呼吸系统功能发生改变;或产后耗气伤血,素体虚弱,肺部组织易被杂菌感染,以致产妇呼吸困难,气道不畅,咳嗽气喘,气憋,等严重证候。有的病例为肺栓塞,其临床症状更为严重。临床表现为产后胸闷烦躁,面赤喘满,咳嗽鼻衄,口鼻气黑,甚或面黑,喘息欲死之状,恶露涩少,或恶露不下,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治宜活血化瘀,宣肺止咳。方用二味参苏饮加味,人参10g,苏木10g,陈皮10g,制半夏10g,川贝母9g,炒桃仁10g,红花15g,知母9g,百合10g,前胡9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
《妇人大全良方》云:“败血散于脾胃,脾受之则不能运化精微而成腹胀,胃受之则不能受纳水谷而生吐逆”。胃主受纳水谷,冲脉丽于阳明,因产后脏腑损伤,败血随冲气上冲于胃,胃不能受纳水谷,胃失和降,故饱闷呕恶,腹满腹痛,而发败血冲胃之症。认为产后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呕吐。或产后恶露涩少,许多败血中的废旧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引起大脑中的呕吐中枢反应,或胃肠道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呕吐。临床表现为产后不久腹满胀痛,饱闷呕恶不食,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舌质红暗,脉涩。治宜活血化瘀、安胃止呕。方宜生化汤合二陈汤主之。当归15g,川芎10g,炮姜10g,炒桃仁10g,陈皮10g,姜半夏10g,云茯苓15g,砂仁10g,甘草5g.水煎服,日1剂。
产后三急,即产后呕吐、产后盗汗、产后泄泻三症也。
此证病机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因产伤脏腑、虚气客于胃肠,胃肠燥涩,其气上逆,呕吐不食。亦有因胃气虚寒,食滞、痰饮内阻所致者。治疗大法:因于寒者,温胃止呕;因于食滞者,健脾和中;因于痰者,祛痰降逆。
(1)温胃止呕法:用治于胃气虚寒之证。《傅青主女科》云:“产后劳伤脏腑,寒邪易乘于胃肠,则气逆呕吐而不下食也”。此证多是由于产妇素体虚寒,因产后气血虚弱,伤及脏腑,又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邪乘虚犯胃,以致胃失和降,上逆而致产后呕吐。认为本证多是由于产妇平时患有慢性胃肠炎、胃肠溃疡病等,又加产后气血虚弱,饮食失节,寒气侵及胃肠所致。临床表现为产后呕吐不食,脘腹冷痛,热敷则舒,纳呆食少,食则胀满更甚。舌淡苔薄白,脉迟无力。治宜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方宜温胃丁香散主之。方药组成:当归15g,白术10g,黑姜10g,公丁香5g,人参10g,陈皮10g,前胡10g,藿香10g,甘草5g.水煎服,日1剂。
(2)健脾消食法:用治于因食滞致呕吐。《证因脉治》云:“食积呕吐之因,饮食不节,损伤中气,不能运化,停食成积,中脘痞塞,则发呕吐矣”。因产后失血耗气,脾胃虚弱,又加上产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之食物,皆可伤胃滞脾,食停不化,运化迟滞,胃气不能下行,浊气上冲而为食滞呕吐。认为本证是由于产后胃肠道损伤植物神经功能减弱,又加产后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引起胃肠消化不良所致。临床表现为产后呕吐酸腐,或吐出未消化完全的食物残渣,脘腹胀满,恶闻食气,大便秘结。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滑。治宜健脾消食。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山楂、神曲主之。
(3)除湿化痰法:用治于痰饮犯胃。《傅青主女科》云:“亦有痰气入胃,胃口不清而呕者”。素有痰食内聚,或因产后劳伤脏腑,脾虚失运,湿聚成痰,使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呕吐。认为此证多是由于产后饮食不节,嗜食油炸肥腻之食物,或肥胖妇人素有痰湿引起的产妇胃肠消化功能紊乱所致。临床表现为产后呕吐痰涎,恶心头晕,胸闷心悸,舌淡苔白腻,脉滑。治宜健脾祛痰、和胃降逆。方用加减温胆汤主之。方药组成:陈皮10g,制半夏10g,云茯苓15g,胆南星10g,炒枳实9g,川黄连10g,砂仁(后下)10g,炒神曲10g,白蔻仁10g(后下),竹茹10g,甘草5g.水煎服,日1剂。
《证治准绳·女科》云:“产妇盗汗不止,遂致废寐神思疲甚,口干引饮,余谓血虚有热”。产后营阴素弱,又加产时失血过多,阴血更虚,阴虚内热,阳浮不敛,迫汗外泄,而致盗汗。临床表现为潮热盗汗,醒后即止,虚烦少寐,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口干咽燥,渴不思饮,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敛汗。方用加味玉屏风散主之。方药组成: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熟地15g,煅牡蛎15g,白茯苓12g,麦冬15g,甘草5g,大枣三枚引。水煎服,日1剂。
产后泄泻为产后三急症之一,其证有五即:伤食泄泻、寒湿泄泻、湿热泄泻、脾虚泄泻、肾虚泄泻。治疗以食滞宜消,寒者宜温,湿者宜燥,虚者宜补。
(1)伤食泄泻:《傅青主女科》云:“有因饮食过多,伤脾成泄,气臭如败卵,以食积治之”。此证因产伤脏腑,气血俱虚,脾胃虚弱,若新产后暴饮暴食,或嗜食肥甘不洁之食物,或咨食生冷,停滞中焦,重伤胃肠,腐熟和运化功能失职,胃肠不和,致水谷相杂而下,发生泄泻。认为本证为产后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喜欢肥肉甜食之类的食物或误食不洁污染之饮品食品,以致消化不良,脘腹胀痛腹泻,不思饮食。临床表现为产后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腐吞酸,肠鸣矢气,不思饮食。舌淡苔白厚,脉滑。治宜健脾温中、消食导滞。方用六君子汤主之。
(2)寒湿泄泻:《妇人大全良方》云:“产后腹痛泻利,因肠胃虚怯,寒邪乘袭,或水谷不化,洞泄肠鸣”。此证乃素体脾虚,因产伤脏腑,脾气益虚,复感寒邪,脾阳失运,寒湿内盛,则发生产后寒湿泄泻,临床表现为产后腹痛,肠鸣泄泻,胸闷少食,四肢倦怠无力,舌质红,苔白腻,脉濡缓。治宜温中理脾、燥湿止泻。方宜附子理中汤主之树图思维导图|搜集整理。
(3)湿热泄泻:《张氏医通》云:“因新产烦渴,咨饮水谷混乱。”此证因产后感受暑湿之邪,湿热交蒸,伤及胃肠,传化失常,则生泄泻。认为此证多因产时在夏季,易感暑湿之邪,或饮食不洁,致肠道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产后腹痛泄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肛门灼热,口渴心烦,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治宜清热利湿。方宜葛根芩连汤主之。
(4)脾虚泄泻:《傅青主女科》云:“产后泄泻…大率气虚”。此证素体脾虚,或旧有泄泻宿疾,复因产伤脏腑,脾胃益虚,不能运化水谷,水谷不化,以致泄泻。认为产后机体素弱,或产妇患慢性肠炎,肠道植物神经衰弱等疾病,易患腹泻。临床表现为产后大便次数增多,有时稀溏,有时干燥,脘腹胀满,纳谷不香,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缓弱。治宜健脾和中。方宜参苓白术散主之。方药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砂仁各12g,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白术各10g,甘草5g,山药9g.水煎服,日1剂。
(5)肾虚泄泻:《张氏医通》云:“产后泄泻……一者因临产过伤饮食,产后滑脱。”素体肾虚,因产伤肾,肾阳益虚,命门火不足,火不暖土,开合无权,无以制水,建运失职,导致产后肾虚泄泻。认为本证多由于产后恶露涩少,或产时损伤产道,部分羊水被吸收,或败血中的残余物质被机体吸收后,使肠黏膜发生变态反应,致肠黏膜水肿,吸收功能减弱,导致泄泻。临床表现为产后黎明腹痛,继而泄泻不止,完谷不化,泻后则舒,面色晦暗,纳差腹胀,腰酸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迟无力。治宜温补脾肾、固肠止泻。方宜四神丸主之。方药组成:破故纸15g,五味子10g,肉豆蔻10g,吴茱萸10g,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服,日1剂。
新产三病是指产后病痉、产后郁冒、产后大便难三种病症是也。《金匮要略》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本病是新产三病之一,新产后发生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或口噤,角弓反张者,称为“产后病痉”,又称“产后发痉。”此证因为产后亡血伤津,心肝血虚,筋脉失养,或亡血复汗,外邪乘虚侵入,直窜经脉所致。养血熄风为其治疗大法。
(1)血虚发痉:《景岳全书·妇人规》云:“产后发痉,乃阴血大亏也。”《妇科经纶》云:“产后血虚……去血过多,阴血暴虚,阴虚生内热,热极生风,故外现风症,其实阴血不足,无以养筋所致。”产后血虚,真阴欲竭。认为此证多见于产后高热引起的中毒性脑病之类的急危重症。临床表现为神昏欲脱,手足挛急,小便失禁,舌红少苔,脉象弦细而劲。治宜滋阴柔肝熄风。方宜大定风珠主之。方药组成:白芍15g,阿胶10g(烊化),炙龟版10g(先煎),大生地15g,炒麻仁15g,五味子10g,牡蛎15g,麦冬12g,炙鳖甲10g(先煎),炙甘草6g,鸡子黄1枚引。水煎服,日1剂。
(2)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妇人大全良方》云:“窃谓瘛者,筋脉挛急也者,疭者,筋脉弛张也。经云:肝主筋而藏血,盖肝气为阳为火,肝血为阴为水,前证,因产后阴血去多,阳火炽盛筋无所养而然耳。”此证因产后亡血伤津,心肝血虚,筋脉失养,以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此证多见于产后子痫。通常产前子痫占71%,产时子痫与产后子痫占29%[1]。临床表现为产后失血较多,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神志朦胧,甚至昏迷,而后意识恢复,但困惑,易激惹,烦躁。舌红,苔薄白,脉弦紧。治宜平肝潜阳、柔肝熄风。方宜羚角钩藤汤主之。方药组成:羚羊角粉3g(冲服),双钩藤30g,霜桑叶10g,菊花10g,竹茹10g,生地15g,白芍20g,茯神15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
《妇人大全良方》云:“产后忽冒汗出者,因阴血亏损,阳气郁暴故也。”此证因新产血虚,复感寒邪,以致阴阳失调,阳气偏盛于上,厥而郁冒。临床表现为产后郁闷,呕不能食,大便反坚,头汗出,脉象弱。治宜和解表里、调和阴阳。方宜小柴胡汤主之。
难此为新产三病之一。产后大便干燥,数日不解,大便时疼痛,难以排出者,称为“产后大便难”。其病因为妇女产伤,营血津液不足,以致血枯肠燥,大便艰难。现代医学认为,产后因卧床过久,时间过长,活动少,腹肌及盆底肌肉松弛,肠道蠕动减弱。有些产妇饮食习惯不良,咨嗜辣、姜、精细米面等,少食新鲜蔬菜、水果,或会阴部伤口疼痛,忍解大便,皆可引起大便秘结[2]。治疗以养血润肠为主。
(1)血虚津亏证《妇人大全良方》云:“产后水血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涩不通也。”此证因分娩失血过多,营阴俱虚,津液亏耗,肠道失于滋润,以致大便难。临床表现为产后失血过多,产后大便干燥,数日不解,或大便干难以排出,面色萎黄,皮肤不润,心悸头晕,腹无胀痛,饮食如常。舌淡苔薄白,脉象沉细涩。治宜养血润燥。方宜四物五仁汤主之。方药组成:当归15g,川芎10g,白芍15g,熟地15g,炒桃仁12g,郁李仁10g,炒麻仁15g,柏子仁15g,制杏仁10g,甘草5g.水煎服,日1剂。
(2)气虚便难《妇人大全良方》云:“产后大便秘涩,因肠胃虚弱,津液不足也”。因产失血耗气,血虚津枯,肠道失于滋润,气虚而不达,以致产后大便难。临床表现为产后大便艰难,欲便不出,便出并不干燥,气喘身汗,头晕目眩,精神疲倦,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沉细,或虚大无力。治宜益气润肠。方宜加味黄芪汤主之。方药组成:黄芪15g,陈皮12g,炒麻仁15g,制杏仁、郁李仁各10g,当归、人参、柏子仁、炒桃仁各9g,甘草6g,白蜜适量引。水煎服,日1剂。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一、研究内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一、研究内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f21797dd3e8b08f1951dfc24e7be94f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