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医疗/金融/房地产医疗专业知识中医给药护理要点思维导图

中医给药护理要点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橘味猫 浏览量:72023-02-17 01:23:51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中医给药护理要点思维导图

中医给药护理要点: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因此,必须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方法、时间,中药起效时间和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 给药要求 1、严格查对制度: 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的重要保证。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医给药护理要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医给药护理要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284edb8f1b042eac8fd8d11b42f81a4

思维导图大纲

中医给药护理要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中医给药护理要点: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因此,必须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方法、时间,中药起效时间和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

给药要求

1、严格查对制度:

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的重要保证。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物的名称、剂量、煎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方法、服药时间、饮食宜忌等,均应查对核实,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2、明确给药方法:

要认真按医嘱要求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法。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毒副反应:

一旦发现过敏或毒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配合抢救。

4、掌握给药时间:

在指定时间内给药。同时做到服药到口。

5、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

服药反应包括正常和不良反应两方面,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之。治疗效果的观察,一是检验有效无效,二是决定再剂或停服。如外感表证病人,服药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轻松感,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剂;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恶寒畏风之感,说明表邪未解,应服再剂。

中药的煎药法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注意煎药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煎药前要逐一核对无误,对于有毒或药性峻烈者,尤应注意。

(2)煎药器具以砂罐、瓷罐为佳。忌用铁锅、铝锅。

(3)煎药前应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30-40分钟。加水量应根据药物的量及煎药时间长短而定。一般加水至高出药面3.33cm,第二煎为第一煎加水量的1/3-1/2.

(4)煎药时间和火候,要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煎20分钟左右。如为保持发汗解表药的宣散作用,宜用急火快煎。补养药则应文慢煎,时间宜长些,以使有效成分的充分煎出。

(5)每剂药煎取液量,成人200-300ml,小儿减半。

(6)需特殊煎法的药物

①芳香气薄荷的薄荷、藿香、钩藤、佩兰、砂仁等药宜后下,煎一、二沸即可。石膏、龙牡、赭石、磁石、珍珠母、石决明、龟板等金石介壳类药物,应先煎半小时左右,再与其它药同煎。

②附子、乌头等有毒之品,应另包先煎。尤其是川乌、草乌在剂量较大时,常须煎3小时以上,以舌尝无麻味为度。

③旋复花、枇杷叶、海金沙、马勃等药物宜用布包后入煎。

④饴糖、蜂蜜月宜在药煎好后去渣兑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应先用黄酒炖化后,待药物煎好去渣冲服。

⑤犀角、羚羊角、鹿茸、沉香、琥珀、川贝、三七等药物,需先研成细末,再用开水或煎剂冲服。

⑥质轻而面积大的药物,如糯稻根须、玉米须等,应先将该药加水煎煮,然后去渣。再用此水煎其它药物,称为“煎汤代水法。”

内服中药剂型

1、汤剂是将药物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而成的制剂。具有吸收快,易于发挥疗效,且其药物组成和剂量都可随时根据病情灵活调整的特点。多用于新病、急病。

另有将中药饮片打碎成粗末,服用时用开水泡软或稍煎后服,以及将汤剂浓缩而制成的冲剂,都有与汤剂相似的性质。

2、散剂是将药物碾成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服用时用温开水冲下。如沉香末、三七面等。其特点是便于服用,制作、携带方便,药物损失少。多用于慢性病或贵重、用量小的药物。

3、丸剂是将方中药物碾碎成粉末混合,再加水或蜜等调和后制成药丸,常用的有水丸、蜜丸两种。特点是吸收慢,药效持久,服用方便,易于保存。适用于需较长时间服药的慢性病及疾病恢复期病人。

4、膏剂内服药的膏剂多为蜜膏。是将药物饮片反复煎煮3-4次,去渣用文火浓缩,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等制成。如梨膏、益母草膏等。特点是服用方便、可口。多用于慢性病。

5、酒剂亦称药酒。是将药物置于白酒中,浸泡1个月左右。如当归酒、木瓜追风酒、人参酒等。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

6、片剂是将药料煎成浓缩液,然后加入细料药、赋型剂等冲模打片而成。

此外,随着中药剂型的改革,还研制成冲剂、糖浆剂、茶剂等剂型。

给药时间与护理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活动有很强的时间节律性。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灵枢。营卫生会》说:“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气受矣。”《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指出:“肝病者,平旦慧,下哺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脾病者,哺慧,日出甚,下哺静;……肺病者,下哺慧,日中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哺静;”以上说明人体正气随天时阴阳盛衰而变化,指出一天之中五脏病的病情变化规律。

古代的“子午流注”更是集中地反映了人体气血盛衰变化的规律。它认为心脏功能午时(11-13时)最强,子时(23-1时)最弱;肾功能酉时(17-19时)最强,卯时(5-7时)最弱等。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心脏病患者多在夜间发病和死亡,肾气虚弱的肾炎患者,以早晨浮肿最明显。说明“子午流注”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所以,为提高药物的效果,护理人员应掌握给药时间护理知识。

1、重视给药时间给药时间应与人体内部活动的节律相一致。

即阳药用于阳长时,阴药用于阴长时。升药用在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如选用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治则或方药时,应选定在早晨或上午服用,以借天时阳旺,人体阳气随之充盛之势扶阳抑阴,而祛除病邪。同理,凡需借助阴气祛邪的病证,在选用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重镇安神、定惊熄风、清热解毒等治则或方药时宜在傍晚或午后阴长之时服用。同时,由于时辰不同,人体阴阳气血盛衰也不同,病情轻重自然亦有所别,加甚缓解,均有一定的规律。因此,要重视给药时间,把握住时机,在天之阳气旺的白昼治疗三阳经病,以借阳经主时的天之阳旺,使正胜邪退而使病愈。同样,在天之阴气旺盛的黑夜治疗三阴经病,也是借阴经主时的天之阴旺,使正复邪去而达病愈。这样的给药时间,既可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可减少毒副反应。护理上也应重视给药时间的原则。

(1)根据疾病的部位确定给药时间: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先服药而后食之;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指出了疾病部位不同,服药时间也应有别。如治疗上焦疾病的,宜在饭后服药;治疗下焦疾病的,则宜在饭前服药。而病在骨髓、四肢者,宜在夜间吃饱饭后和在早晨空腹服药。

(2)《千金方》中指出:“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时日吉凶,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下痢诸不差,用乌梅黄连蜜丸日三夜二。”、“疟疾寒热日再三发,恒山甘草汤相去如人行五里一服。”以上论述,说明疾病一旦发生,就应该立即按医嘱给病人服药,以达药到病除早康复目的。同时指出了要根据病证不同,确定给药的次数。

(3)根据病情确定给药时间:根据病情需要,选定最佳的给药时间,以利药物尽快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减少毒副反应。

①一般疾病口服给药分一日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饭后0.5-1小时给药。

②危重病证应及时给药,并应选择能最快发挥疗效的给药途径。

③解表药,若病情许可,应于中午前阳分时间给药,以顺应阳气升浮,助药力祛邪外出。

④治咽喉疾病,给药可不拘时多次频服,缓缓咽下,使药液能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

⑤平喘药,应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给药。

⑥健胃药,应在饭前服用;用于消食导滞的药物,则在饭后服,以达开胃、导滞之功效。

⑦对胃有刺激性药物宜在饭后服。

⑧涌吐药,宜清晨午前服。

⑨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服用,以利消除肠胃积滞;泻下药,按“日哺人气收敛”之理,应入夜睡前给予;止泻药,按时再服,泻止药停。

⑩驱虫药,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给药。

补益药,一般宜饭前服用。

补阴药,宜晚上一次服;补阳药,宜午前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调经药,一般于经前或经期服用。对肝郁气滞之痛经病人,应在行经前3-5天服用疏肝理气药。若在月经期服用理气活血方药,不仅可使痛经缓解,而且也有利于月经周期的调节。

特殊情况应遵照医嘱执行。

2、中药的起效时间:所谓起效时间,是指服药开始到药物发挥疗效所需的时间。例如:服用辛温解表剂后,若见病人周身微汗出,恶寒、头痛症状减轻,全身感到轻松感,一般约0.5-1小时,这就是药物的起效时间。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药物的起效时间,以观察药物的有效无效或继续用药或更换药物时参考。

服药方法及护理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1、汤剂服法

(1)分服法:即是将一日一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

(2)顿服:将一剂汤药一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常用于急危症的抢救治疗。

(3)频服:是将一天的药量,少量多次服用。多用于上部疾病,尤其是咽喉或呕吐病人。

(4)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如治疗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败血症等,多用此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2、中成药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

(1)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

(2)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

(3)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

(4)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

(5)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服药温度也是服药方法中应注意的内容。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用热药,宜热服,或真热假寒证用寒药时,属“寒者热之”和“治热以寒”之法,以减少病人服药格拒。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用寒药或真寒假热证用热药。属“热者寒之”、“热药冷服”、“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大法。

此外,服药剂量在服药方法中也需重视的一个问题,虽用药的剂量一般由医生确定,但护理人员也应掌握和了解,以便在有误时给以及时指出。

3、服药护理:除了认真做好服药方法外,还应做好服药的护理。

(1)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2)观察药物效果和反应,如服解表药后,应给病人喝些热粥或热饮,以助药力。冬令感冒还需稍盖衣被,让其周身微汗出。服涌吐药后要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和次数,服泻下药后应观察泻下次数,大便性质、量等。服排石汤要观察二便情况,检查有无结石排出等。对服用逐水药或剧毒药时,应事先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反应。服药后要观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4)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即寒、热、温、凉和“五味”即辛、甘、酸、苦、咸的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椹、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如热证病人用寒药治疗的同时,食物应选用寒凉之品,以顺应病、和药物的药性;同样,寒证病人使用热药治疗时也应给以温热性食物。这样治疗效果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反之,就会降低药物的效果。

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必须认真掌握,正确执行。

此外,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护理人员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泻下药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泻下药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泻下药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79135d619292ecd70e36fc2e823b9ec

腰背部穴位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腰背部穴位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腰背部穴位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b6c95fd72912dd7b0b03d8617bb4d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