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别、络脉、经筋、皮部: ⒈经别经别,就是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分(多为肘、膝以上)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而上头面,阴经的经别合入阳经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称为“合”)。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经别、络脉、经筋、皮部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经别、络脉、经筋、皮部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84d38bc119e18caddb9a57f6e9f5edc
经别、络脉、经筋、皮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⒈经别经别,就是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分(多为肘、膝以上)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而上头面,阴经的经别合入阳经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称为“合”)。所以,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每一对相为表里经别组成一“合”,十二经别共组成“六合”。十二经别的功能主要是加强和协调经脉与经脉之间、经脉与脏腑之间,以及人体各器官组织之间的联系。
⑴足太阳与足少阴经别(一合):足太阳经别:从足太阳经脉的腘窝部分出,其中一条支脉在骶骨下五寸处别行进入肛门,上行归属膀胱,散布联络肾脏,沿脊柱两旁的肌肉到心脏后散布于心脏内;直行的一条支脉,从脊柱两旁的肌肉处继续上行,浅出项部,脉气仍注入足太阳本经树图思维导图/搜集整理。
足少阴经别:从足少阴经脉的腘窝部分出,与足太阳的经别相合并行,上至肾,在十四椎(第二腰)处分出,归属带脉;直行的一条继续上行,系舌根,再浅出项部,脉气注入足太阳的经别。
⑵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别(二合):足少阳经别:从足少阳经脉在大腿外侧循行部位分出,绕过大腿前侧,进入毛际,同足厥阴的经别会合,上行进入季胁之间,沿胸腔里,归属于胆,散布而上达肝脏,通过心脏,挟食道上行,浅出下颌、口旁,散布在面部,系目系,当目外眦部,脉气仍注入足少阳经。
足厥阴经别:从足厥阴经脉的足背上处分出,上行至毛际,与足少阳的经别会合并行。⑶足阳明与足太阳经别(三合):足阳明经别:从足阳明经脉的大腿前面处分出,进入
腹腔里面,归属于胃,散布到脾脏,向上通过心脏,沿食道浅出口腔,上达鼻根及目眶下,回过来联系目系,脉气仍注入足阳明本经。
足太阴经别:从足太阴经脉的股内侧分出后到大腿前面,同足阳明的经别相合并行,向上结于咽,贯通舌中。
⑷手太阳与手少阴经别(四合):手太阳经别:从手太阳经脉的肩关节部分出,向下入于腋窝,行向心脏,联系小肠。
手少阴经别:从手少阴经脉的腋窝两筋之间分出后,进入胸腔,归属于心脏,向上走到喉咙,浅出面部,在目内眦与手太阳经相合。
⑸手少阳与手厥阴经别(五合):手少阳经别:从手少阳经脉的头顶部分出,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经过上、中、下三焦,散布于胸中。
手厥阴经别:从手厥阴经脉的腋下三寸处分出,进入胸腔,分别归属于上、中、下三焦,向上沿着喉咙,浅出于耳后,于乳突下同手少阳经会合。
⑹手阳明与手太阴经别(六合):手阳明经别:手阳明经别:从手阳明经脉的肩髁穴分出,进入项后柱骨,向下者走向大肠,归属于肺;向上者,沿喉咙,浅出于锁骨上窝。脉气仍归属于手阳明本经。
手太阴经别:从手太阴经脉的渊腋处分出,行于手少阴经别之前,进入胸腔,走向肺脏,散布于大肠,向上浅出锁骨上窝,沿喉咙,合于手阳明的经别。
⒉络脉络脉亦称别络,也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别络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另外,如再加上胃之大络,也可称为十六别络。从别络分出的细小络脉称为“孙络”,分布在皮肤表面的细微络脉称为“浮络”。十五络脉对全身无数细小络脉起着主导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表里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渗注气血于体表。
十五别络的分布有一定的部位,其中十二经脉的别络都是从四肢肘膝以下分出,表里两经的别络相互联络;任脉之络分布于腹部,督脉之络分布于背部,脾之大络分布在身之侧部,胃之大络分布在左胸前乳下。其具体分部部位如下:
⑴手太阴之别络:从列缺穴处分出,起于腕关节上方,在腕后半寸处走向手阳明经;其支脉与手太阴经相并,直入掌中,散布于鱼际部。
⑵手阳明之别络:从偏历穴处分出,在腕后三寸处走向手太阴经;其支脉向上沿着臂膊,经过肩髃,上行至下颌角,遍布于牙齿,其支脉进入耳中,与宗脉会合。
⑶足阳明之别络:从丰隆穴处分出,在外踝上八寸处,走向足太阴经;其支脉沿着胫骨外缘,向上联络头项,与各经的脉气相合,向下联络咽喉部。
⑷足太阴之别络:从公孙穴处分出,在第一趾跖关节后一寸处,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进入腹腔,联络肠胃。
⑸手少阴之别络:从通里穴处分出,在腕后一寸处走向手太阳经;其支脉在腕后一寸半处别而上行,沿着本经进入心中,向上系舌本,连属目系。
⑹手太阳之别络:从支正穴处分出,在腕后五寸处向内注入手少阴经;其支脉上行经肘部,网络肩髃部。
⑺足太阳之别络:从飞阳穴处分出,在外踝上七寸处,走向足少阴经。
⑻足少阴之别络:从大钟穴处分出,在内踝后绕过足跟,走向足太阳经;其支脉与本经相并上行,走到心包下,外行通贯腰脊。
⑼手厥阴之别络:从内关穴处分出,在腕后二寸处浅出于两筋之间,沿着本经上行,维系心包,络心系。
⑽手少阳之别络:从外关穴处分出,在腕后二寸处,绕行于臂膊外侧,进入胸中,与手厥阴经会合。
⑾足少阳之别络:从光明穴处分出,在内踝上五寸处,走向足厥阴经,向下联络足背。
⑿足厥阴之别络:从蠡沟穴处分出,在内踝上五寸处,走向足少阳经;其支脉经过胫骨,上行到睾丸部,结聚在阴茎处。
⒀任脉之别络:从鸠尾(尾翳)穴处分出,自胸骨剑下行,散布于腹部。
⒁督脉之别络:从长强穴处分出,挟脊柱两旁上行到项部,散布在头上;下行的络脉从肩胛部开始,从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
⒂脾之大络:从大包穴处分出,浅出于渊腋穴下三寸处,散布于胸胁部。
⒃胃之大络:足阳阴经的另一支大的经脉,名虚里。它贯穿横膈,网络肺脏,出于左侧乳房的下方,其脉气搏动不停,应手可得。
⒊经筋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的体系,其功能活动有赖于经络气血的濡养,并受十二经脉的调节,所以也划分为十二个系统,称为“十二经筋”。其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主司全身关节的屈伸运动。
经筋的分布,一般都有在浅部,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多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有的进入胸腹腔,但不属络脏腑。经筋的分布,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部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其循行走向不尽相同。其具体分布如下:
⑴足太阳经筋:起于足小趾,向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部,在下者沿外踝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腨外),上向腘内则,与腘部另支合并上行结于臀部,向上挟脊到达项部;分支入结入舌根;直行者结于枕骨,上行至头顶,从额部下,结于鼻;分支形成“目上网”(即上睑),向下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行外侧结于肩髃;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出,上方结于耳行乳突(完骨)。又有分支从缺盆出,斜上结于鼻旁。
⑵足少阳经筋:起于第四趾,向上结于外踝,上行沿胫外侧缘,结于膝外侧;其分支起于腓骨部。上走大腿外侧,前边结于“伏兔”,后边结于骶部。直行者,经季胁,上走腋前缘,系于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直行者,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行于太阳筋的前方,沿耳后,上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颌,上结于鼻旁。分支结于目外眦,成“外维”。
⑶足阳阴经筋:起于第二、三、四趾,结于足背;斜向外上盖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大转子部),向上沿胁肋,连属脊椎。直行者,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部,并合足少阳的经筋。直行者,沿伏兔向上,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向上分布于腹部,结于缺盆,上颈部,挟口旁,会合于鼻旁,上方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为“目上网”(下睑)。其中分支从面颊结于耳前。
⑷足太阳经筋:起于大足趾内侧端,向上结于内踝;直行者,络于膝内辅骨(胫骨内踝部),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上向腹部,结于脐,沿腹内,结于肋骨,散布于胸中;其在里的,附着于脊椎。
⑸足少阳经筋:起于足小趾的下边,同足太阳经筋并斜行内踝下方,结于足跟,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下,同足太阴经筋一起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沿脊里,挟膂,向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会合。
⑹足厥阴经筋:起于足大趾上边向上结于内踝之前。沿胫骨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之上,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联络各经筋。
⑺手太阳经筋:起于手小指上边,结于腕背,向上沿前臂内侧缘,结于肘内锐骨(肱骨内上踝)的后面,进入并结于腋下,其分支向后走腋后侧缘,向上绕肩胛,沿颈旁出走足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分支进入耳中;直行者,出耳上,向下结于下额,上方连属目外眦。还有一条支筋从颌部分出,上下颌角部,沿耳前,连属目不暇接外眦,上额,结于额角。
⑻手太阳经筋:起于和无名指末端,结于腕背,向上沿前臂结于肘部,上绕上臂外侧缘上肩,走向颈部,合于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额角处进入,联系舌根;另一支从下颌角上行,沿耳前,连属目眦,上额,结于额角。
⑼手少阳经筋:起于食指末端,结于腕背,向上沿前臂外侧,结于肩髃;其分支,绕肩胛,挟脊旁;直行者,从肩髃部上颈;分支上面颊,结于鼻旁;直行的上出手太阳经筋的前方,上额角,络头部,下向对侧下额。
⑽手太阳经筋:起于手大拇指上,结于鱼际后,行于寸口动脉外侧,上沿前臂,结于肘中;再向上沿上臂内侧,进入腋下,出缺盆,结于肩髃前方,上面结于缺盆,下面结于胸里,分散通过膈部,到达季胁。
⑾手少阳经筋:起于手中指,与手太阴经筋并行,结于肘内侧,上经上臂内侧,结于腋下,向下散布于胁的前后;其分支进入腋内,散布于胸中,结于膈。
⑿手少阳经筋:起于手小指内侧,结于腕后锐骨(豆骨),向上结于肘内侧,再向上进入腋内,交手太阴经筋,行于乳里,结于胸中,沿膈向下,系于脐部。
⒋皮部皮部,是指体表的皮肤按经络和分布部位分区。《素问?皮部论》:“皮有分部”:“皮者,脉之部也”。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经脉,在体表有一定的分布,称为十二皮部。“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就是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分区,也是十二经脉之气的散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