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蒿: 【别名】齐头蒿、水辣菜、布菜、土柴胡、猴掌草、流尿蒿、臭艾、克头青、油艾、油蒿、油蓬、奶疳药、花艾草、六月雪、老鸦、马莲蒿、马根柴、鹅草药、牛尾蒿、白花蒿、熊掌草、菊叶柴胡、脚板蒿、花等草、匙叶艾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牡蒿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牡蒿-中医药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牡蒿-中医药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848136cffe7b70c23babaed653eaa33
牡蒿-中医药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别名】齐头蒿、水辣菜、布菜、土柴胡、猴掌草、流尿蒿、臭艾、克头青、油艾、油蒿、油蓬、奶疳药、花艾草、六月雪、老鸦、马莲蒿、马根柴、鹅草药、牛尾蒿、白花蒿、熊掌草、菊叶柴胡、脚板蒿、花等草、匙叶艾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牡蒿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牡蒿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状茎粗壮,常有若干条营养枝。茎直立,常丛生,上部有开展和直立的分枝,被微柔毛或近无毛。下部叶倒卵形或宽匙形,花期萎谢,长3-8cm,宽1-2.5cm,下部渐狭,有条形假托叶,上部有齿或浅裂;中部叶匙形,长2.5-4.5cm,宽0.5-2cm,上端有3-5枚浅裂片或深裂片,每裂片上端有2-3枚小锯齿或无,近无毛或被微柔毛;上部叶近条形,三裂或不裂;苞片叶长椭圆形、披针形,先端不裂或偶有浅裂。头状花序多数,卵球形或近于形,于分枝端排成复总状,有有短梗及条形苞叶;总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1-2mm,无毛;总苞片3-4层,背面多少叶质,边缘宽膜质;雌花3-8朵,能孕;内层为两性花5-10条,不孕育。瘦果小,倒卵形,无毛。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缘、林下、旷野、山坡、丘陵、路旁及灌丛下。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干燥的全草,茎柱形,直径0.1——0.3cm,表面黑棕色或棕色;质坚硬,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残留的叶片黄绿色至棕黑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易脱。花序黄绿色,片内可见长椭圆形褐色种子数枚。气香,味微苦。
【药理作用】全草的乙醇或丙酮的提取物有抗红色毛癣菌的作用(体外)。
【炮制】除去杂质、残根、洗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夏季感冒;肺结核潮热;咯血;小儿疳热;衄血;便血;崩漏;带下;黄疸型肝炎;丹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
【注意】体弱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各家论述】1.《名医别录》:充肌肤,益气,令人暴肥。
2.《本草纲目》:擂汁服,治阴肿。
3.《医林纂要》:治口疮,除疳,去虫。
4.《分类草药性》:治伤寒结胸,热症发狂,补五痨七伤,治痔疮,酒毒,下血。
5.《陆川本草》:驱风发散,解表退热。治感冒身热头痛。
6.《江西民间草药》:小儿食积痞块发热。
7.《四川中药志》:能清血热、肝热,退潮热。治咳嗽,大小便不通。
【摘录】《中华本草》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分析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分析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51e9c251e196679c6aba6cada55fd0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解读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解读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00ac07c9d4e220510eec7837cbc4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