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征(vital sign)是评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它是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体温(temperature) 体温测量对于观察和了解病情变化非常重要,应予重视。 1.体温测量与正常范围 测量体温方法要规范,结果应正确。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生命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生命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3056f063ad4b922714530871d9fda6a
生命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生命征(vital sign)是评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它是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体温测量对于观察和了解病情变化非常重要,应予重视。
1.体温测量与正常范围
测量体温方法要规范,结果应正确。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口测法:测量前10分钟内禁饮热、开水和冰水。将消毒过的体温计汞柱端置于舌下,紧闭口唇,用鼻呼吸,以免冷空气进人口腔影响口腔内温度,放置5分钟后取出并读数,正常值为36.3~37.2.C.口测法温度虽较可靠,但对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不能使用。
(2)肛测法:病人取侧卧位,将汞柱端涂以润滑剂的肛门体温计,徐徐插入肛门,达体温计长度的一半为止,放置5分钟后取出并读数。正常值为36.5~37.7℃。肛测法温度一般较口测法高0.3~0.5℃。多用于小儿、神志不清及某些特殊情况者。
(3)腋测法:将腋窝擦干,检查并清除影响体温测试的各种因素。把体温计汞柱端放在一侧腋窝中央顶部,用上臂将其夹紧,放置10分钟后取出并读数。正常值为36~37℃,腋窝体温较口温约低0.2~0.4℃。本法安全、方便、又不易发生交叉感染,应用较多。
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体温低于正常称为体温过低,见于休克、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低温环境下暴露过久等。
2.体温的记录
按一定间隔时间进行的体温检测结果记录到体温记录单上,并连接成线即为体温曲线。许多发热性疾病时,体温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规律性,称为热型。某些热型对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有重要意义。
3.体温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常见原因
临床工作中若发现体温检测结果与病人全身状态不符,应注意分析并寻找原因。发生误差的常见原因有:
(1)检查前体温计汞柱未能甩到36℃以下,使检测结果高于病人的实际体温;
(2)应用腋测法检测时,由于病人未能将体温计夹紧如消瘦、病情严重、意识障碍以及检测方法不规范等,可使检测结果低于病人的实际体温;
(3)未能避免或消除影响体温检测的其他因素,如体温计附近有影响局部体温的冷热源存在;检测前饮用冷热水或用其漱口以及用冷热毛巾擦拭腋部等。应用规范的检测方法一般可以避免误差。
通常以触诊法检查桡动脉搏动情况,应注意其频率、节律、强弱以及呼吸对它的影响等。也可以检查颞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等。检查方法:检杏者将一手示、中、环指并拢,并将其指腹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以适当压力触摸桡动脉搏动,至少30秒,并计算出每分钟搏动次数。脉率可因年龄、性别、活动、情绪状态等不同而有所波动,正常成人脉率为60~100次/分,平均72次/分;儿童较快,约90次/分,婴幼儿可达130次/分;老年人较慢,55~60次/分;女性较快,夜间睡眠时较慢;餐后活动和情绪激动等情况下脉率较快。若脉搏不规则应延长触诊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应注意两侧桡动脉搏动情况的对照检查。必要时也可用脉搏计或监护仪来显示脉搏波形、频率和节律等的变化。
应注意呼吸类型、频率、深度、节律以及有无其他异常等现象。
由于呼吸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检查呼吸时切勿对患者有任何暗示。检查方法:医师在检查脉搏结束后,手指仍应放在桡动脉处,但应观察病人胸廓或腹部随呼吸而出现的活动情况,一般情况下应计数1分钟。
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是重要的生命征。
1.检测方法血压测量有两种方法即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1)直接测量法:将特制导管经穿刺周围动脉送人主动脉,导管末端经换能器外接监护仪,自动显示血压数值。此法需要专用设备,技术要求较高且有一定创伤,故仅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
(2)间接测量法:此法的优点是无创伤、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和适用于任何病人。
但因易受周围动脉舒缩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测得的血压数值常有变化,在检查时应注意规范操作。
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血压计,以汞柱式血压计最为常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与步骤:
①病人检测血压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用咖啡并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
②医师将血压计汞柱开关打开,汞柱凸面水平应在零位;
③病人可取仰卧位或坐位,肘部和血压计应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时应平第四肋软骨;仰卧位时平腋中线)。被测上肢(通常为右上肢)裸露、伸开并外展45度;
④将血压计袖带缚于上臂:气囊中部应对准肱动脉,袖带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袖带下缘应距肘窝横纹2~3cm;
⑤将听诊器膜型体件置于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轻压之(体件:不应塞于袖带与上臂之间);
⑥旋紧与气囊相连的气球充气旋钮,并开始充气。气囊充气过程中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观察汞柱上升高度。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汞柱再升高20~30mm;
⑦松开气球上的充气旋钮使气囊缓慢放气,同时医师应水平注视缓慢下降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汞柱凸面水平,下降速度以2—4mm/秒为宜,心率缓慢者下降速度应慢;
⑧确定血压数值:按柯氏分期法,汞柱下降过程中,当听到第一次肱动脉搏动声响时汞柱凸面所示数值为收缩压(第一期),随着汞柱下降,搏动声音逐渐加强(第二期),继而出现吹风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杂音(第三期),然后声音突然减弱而低沉(第四期),最终声音消失(第五期)。声音消失时汞柱所示数值为舒张压。用同样的方法测血压二次,取两次检查值的平均值为血压值并记录。血压检测完毕,将气囊排气,卷好气袖并平整地放人血压计中。然后使玻璃管中汞柱完全进入水银槽后,关闭汞柱开关和血压计。
2.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
(1)血压可随季节、昼夜、环境、情绪等影响而有较大波动,有时相差甚大,因此连续观察血压升高幅度、波动范围、变化趋势才有较大临床意义;
(2)低于12岁的儿童(特别是3~6岁以内)、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以第四期(声音突然变小而低沉)的汞柱数值较接近舒张压值;
(3)血压测量时柯氏音第二期有时为无声,称为“听音间隙”,这种现象可导致高估舒张压或低估收缩压的错误;
(4)重复测量血压时应将气袖完全放气2—3分钟后再测或放气后嘱被检者高举上臂以减轻静脉充血,这样可避免“听音间隙”所导致的错误;
(5)柯氏音第四期约持续5—10mmHg,若大于20mmHg时,应将变音时的汞柱数值和声音消失时的汞柱数值分别记录之,如160/90/68mmHg。若仅有变音而无声音消失时,应以变音的汞柱数值为舒张压。记录形式应为110/75—0mmHg。
(6)血压计气囊的宽度应为被测肢体周径的40%(测上肢血压时成人用气囊宽度一般为12~14cm);气囊长度约为被测肢体周径的80 %(60%—100%)。气囊太短或太窄易致血压读数偏高。
(7)某些情况下(如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应双侧上肢血压对照检查;主动脉缩窄时,应测下肢血压;若疑有体位性低血压时,在病人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测量其卧位、坐位和站立位时的血压值,但应在体位变动2分钟后测血压;血压计仍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