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发热是指自觉全身发热或体温超过正常标准,又称身热。发热分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二类,急症发热多指外感发热,具有起病急、热度高的特点。发热证名出于《素问。热论》诸篇。针灸治疗则首见于《素问。剌热篇》。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急性发热的治疗/辩证/概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急性发热的治疗/辩证/概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c39e8f507d0431646db9e7a1158abe0
急性发热的治疗/辩证/概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发热是指自觉全身发热或体温超过正常标准,又称身热。发热分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二类,急症发热多指外感发热,具有起病急、热度高的特点。发热证名出于《素问。热论》诸篇。针灸治疗则首见于《素问。剌热篇》。从秦汉的《素问》、《灵枢》、《伤寒论》,晋唐的《脉经》、《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直至宋、明、清的大多数针灸著作中均有针灸治疗本病证的记载。经检索,在古籍文献中关于针灸治疗发热的条目达597条之多,且在各病证中占首位。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急症发热,多相当于西医的感染性发热。
急性发热,多因感受风、寒、暑、湿等各种外邪所致,风寒外袭,客于肌表,卫外之阳被抑,腠理闭固,表阳不宣而发热;或因外受风热之邪,肌表肺胃为邪所抑,郁而发热;或因感时令大热,热淫所胜,或应寒反温,温热之邪,袭人肌表而发热;或因外感时行疫邪,内蕴伏热之毒,交相传染而成。
急性发热一般分为表实热证和里实热证二型。
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或微恶风,骨节酸楚或口干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
症见高热多汗,口渴唇干,渴欲冷饮,面赤心烦,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洪数或浮数。
1.治则:解表泄热
2.处方:合谷、风池、风门、鱼际。风寒加外关;风热加肺俞。
3.方义:合谷,手阳明之原,为解表泄热之要穴,古人最为常穴之一;风池为阳维、足少阳之会,阳维有病苦寒热,该穴有较强的疏风清热之效;风门,其右侧别名热府,剌是穴,可宣肺病清热;鱼际,手太阴之荥穴,可清表热利咽喉。风寒加外关,外关为手少阳之络通于阳维脉,可增强解表祛寒泄热的作用;风热加肺俞,调肺理气退热。
4.治法:合谷,直剌,以提插泻法,手法宜强,以全身出汗为佳;风池穴,向同侧内眦方向进针,至半边头部有胀重感,行提插泻法,本穴也可施以灸法,以热引热;风门,略向脊椎方向剌入1寸左右,捻转结合小幅度提插泻法;鱼际直剌,稍作提插后留针。外关针法同合谷。肺俞同风门,针后加罐。均留针至体温下降。
5.古方辑录
《济生拔粹》:治伤寒在表,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无汗,尺寸脉俱浮,宜剌手阳明经合谷二穴,依前法剌之,候遍体汗出即出针。
《诸病源候论》:“若壮热者,——便灸两风池及背第三椎、第五椎、第七椎、第九椎两边各两壮。”
1.治则:清泄腑热
2.取穴:曲池、大椎、足三里、百会、少商。
3.方义:里实热症多为阳明腑热,故取手、足阳明经之合穴曲池、足三里以泻其实热取合治腑病之意;大椎系手、足三阳与督脉交会之处,为古今泄热之要穴;百会亦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穴,为历代医家治疗发热之要穴;据文献分析,古人治里实热症多用上肢未端阴经穴,少商为肺经之井穴,是是泻热之要穴。
4.治法:曲池、足三里、大椎均直剌后用提插泻法,百会平剌。留针至热退。少商用三棱针点剌出血。
5.古方辑录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少商——以三棱针剌之,微出血,泄诸脏热凑。
《神应经》:大热:曲池、三里、复溜。
《针灸集成》:欲泻诸阳之气,先剌百会,次引诸阳热气,使之下行。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_副本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_副本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672f555831e7d9a3bb2cf2fb792cb49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急性胰腺炎的辅助检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急性胰腺炎的辅助检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00cb8253882a4767a368eba7540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