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柴发邦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第196页。神抚慰方式和精神损害赔偿。不错,对刑事犯罪分子进行严厉地惩罚确实能给受害人及其亲属一定的精神抚慰,但这仅仅是在非物质层面上对受害人及亲属的一个补偿,这类补偿的作用和意义同赔礼道歉、登报写悔罪书等形式的抚慰方式一样,对受害人及亲属的精神损害并未进行物质化赔偿。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是如何对当事人所遭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物质化赔偿,如此,上述观点不攻自破,不再累述。第四,在确立和构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还需解决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95e998ed67ac2d0856ce8718e9ea69b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参考文献】一、《大众刑事诉讼法操作指南》 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2年10月北京第十一版 主编:余淡阵二、《民事办案手册》 法律出版社 2005年1月第六版 责编:陶玉霞 柯恒三、《中国赔偿法律实务全书》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5年2月第一版 主编:朱宣峰 吉峰四、《侵权损害赔偿案例评析》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年5月第一版 编著: 杨洪逵五、《人身损害赔偿疑难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2月第一版 主编:王利明六、《民事诉讼法学》 法律出版社 1987年第一版 主编:柴发邦七、《精神损害的认定与赔偿》 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6年6月第11版 主编:关今华八、《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与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 主编:于敏九、《刑事诉讼法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6年3月第1版 主编:牛云 丁鸣 于绍元十、《民法原理》 法律出版社 1986年第一版 主编:佟柔十一、《人身损害赔偿》 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年第1版 主编:杨立新
作者:姬军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二十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七条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