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思维导图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几点疏雨 浏览量:02023-02-19 07:49:33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思维导图

1、现行法律的规定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dd83c13cab9853eff5ddb2a6b94953a

思维导图大纲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我国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以《民法通则》第120条为基础,以《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补充,以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为主体而形成的多层次的法律体系,2002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则进一步明确了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范围,是目前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最重要的法律渊源,被称为是继《民法通则》之后人身损害赔偿领域的第二个里程碑。目前,我国民事法律所确定的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权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格权利和人格利益

(1)人格权利

人格权利是指法律规定的民事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必须享有的民事权利。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权利包括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两个方面,其中,物质性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精神性人格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此外,在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之外,法律还规定了民事主体的其它人格权,包括人格尊严权和人身自由权两个方面。

(2)人格利益

人格利益是指尚未被法律确认为民事权利的合法利益。由于立法的滞后,有很多的人格利益尚未被确定为人格权利,如隐私权、安宁权等。《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它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人格利益属于人身非财产利益,范围非常广泛,隐私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对死者人格利益的延伸保护

人格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只能为活着的人所享有,但是,在公民死亡之后,仍然享有一定的人格利益,这些人格利益理应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解释》第三条规定了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以及遗体、遗骨等受到侵害,其近亲属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样规定,既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更好地保护了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护理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护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护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33b79d638e0bafb4b5012bf3b2b4f59

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8e611cbd17530680b7cbae746d31d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