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怎样认定行为侵犯隐私权?思维导图

怎样认定行为侵犯隐私权?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同游生死 浏览量:12023-02-19 08:54:38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怎样认定行为侵犯隐私权?思维导图

认定行为侵犯隐私权是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怎样认定行为侵犯隐私权?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怎样认定行为侵犯隐私权?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be2061d3e0fa6ca4ddb22fbb1887ed2

思维导图大纲

怎样认定行为侵犯隐私权?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怎样认定行为侵犯隐私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二、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的区别

1.主体不同。隐私权仅自然人享有,而名誉权不仅自然人享有,法人、其他组织也享有。

2.客体不同。隐私权的客体是不愿公开的秘密,名誉权的客体是公众对特定人的社会评价。

3.侵害方式不同。侵害隐私权方式是未经同意而披露传述等,侵害名誉权常见的是侮辱和诽谤。

4.侵害的内容不同。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散布公开的内容并非虚构,侵害名誉权的内容是捏造虚构的。

5.行为人心理状态不同。侵害隐私权可能故意或过失,侵害名誉权大多主观是直接故意、恶意。

6.行为人主观目的不同。侵害隐私权的目的可能故意或无意,侵害名誉权目的是毁损贬低他人名誉。

7.保护方式不同。隐私权侵害只能通过停止侵害、道歉、赔偿损失三种方式进行。而名誉权保护还可以通过消除影响和、恢复名誉的方式进行。

三、隐私权的适用范围

1.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公民即自然人,不包括法人,法人的秘密一般属于公共领域的事务,而非个人的人格尊严之内容 ;

2.隐私权的客体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及私人领域 ;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机车信号发生故障后的处置(发生机车信号故障第一行为停车)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机车信号发生故障后的处置(发生机车信号故障第一行为停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机车信号发生故障后的处置(发生机车信号故障第一行为停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61455a2cfe0d5e93fc298473a4c44bd

运行中LKJ故障(第一行为停车)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运行中LKJ故障(第一行为停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运行中LKJ故障(第一行为停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1de864a02a1acde8b5a2f36f355a8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