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转让吗思维导图

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转让吗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深拥意中人 浏览量:02023-02-19 14:48:58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转让吗思维导图

受害人遭遇人身损害时,根据相关规定,受害人对加害人有赔偿请求权。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说到转让权利,那么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转让吗?树图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转让吗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转让吗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8c6cc8a6e9ae373cd5df6a94736c53a

思维导图大纲

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转让吗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转让吗

由于人身损害属于人身权利,具有专属性,因此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转让是有限制的,以下赔偿的请求权利可以由受害人的家属享有:被扶养人生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其他的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是不可以转让的。

二、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

1、一般诉讼时效的计算

对于人身损害赔偿的一般诉讼时效,最值得研究的是期间的起始计算,而对于人身损害赔偿的侵权行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容易的,对于人身损害赔偿时效的起算却是复杂的,这是因为受害人必须在起诉前知道自己所受财产损失的具体数额,否则无法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4月2日)第168条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因此,侵害身体权的侵权行为一经实施完了,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诉讼时效就开始计算。

对于侵害健康权的,要分受伤之日、侵害时不能发现的伤害确诊之日的不同来计算诉讼时效。

对于造成丧失劳动能力的,须在确认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后,才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2、特殊诉讼时效的计算

理论上讲,侵害身体权和侵害生命权的侵权行为,应当按照一般诉讼时效的规定执行。而《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是对侵害健康权行为的赔偿请求诉讼时效,应当适用1年的规定。

3、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适用

目前没有对侵害精神性人格权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因此只能适用一般诉讼时效的规定。如果在适用《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在提出生命健康权的财产损失赔偿的同时提出精神抚慰金的赔偿,则随同受到特殊诉讼时效的限制。

4、侵权普通法与侵权特别诉讼时效适用不同

对于特别法应当一律按特别法的规定,如《国家赔偿法》诉讼时效规定为2年(第32条第1款);《产品质量法》诉讼时效规定一律为2年(第45条第1款);《环境保护法》诉讼时效规定一律为3年(第42条);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适用原则,不能完全适用《民法通则》特殊时效的规定,保护请求权。

三、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否可以继承

自然人的人身遭受侵害导致其死亡时,加害人应对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做出赔偿,其主要内容可区分为财产上的利益及非财产上的利益。然而,由于被害人已经死亡,因此如何考虑人身伤害赔偿中的请求权之产生,以及其与继承关系的整合性,将成为人身损害赔偿理论中的核心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在我国法学理论界中,对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深入探讨,直到近年才逐步成为学术界的瞩目话题。就近些年诉讼的现状来看,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各类牵涉损害赔偿的案件日益增多,这也使得理论必须做出相应的回应。

在司法实践中,最具适用性的两部司法解释应该是2001年3月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2003年12月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前一部司法解释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的混乱状况,因此不仅对相关请求权的主体、客体进行了确定,还通过第9条对法律中频频出现而又未获得精确诠释的术语做了定义。譬如,其明确规定了死亡赔偿金为精神损害抚慰金,即属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9]《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可以理解为我国近期对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关于被害人死亡时的损害赔偿,就字面理解,该解释明确地将财产上的损失与非财产上的损失进行了区分。详言之,第17条规定了财产上的损失,并导入了死亡补偿费的概念,[10]同时,第18条对非财产上的损失进行了确定。[11]值得注意的是,与《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相比,《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新增了被害人死亡时的本人,即直接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并否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的继承性。将财产上的与非财产上的损害赔偿进行分离,以及将直接被害人与间接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区分考虑,是比较法上的通例,在司法解释中能够导入如此相关条文,可谓是我国民法理论研究逐步深入、成熟的体现。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六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第三十二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四十五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十二条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Section A (1a—2d)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Section A (1a—2d)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Section A (1a—2d)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8859ef130b1a86550cd2ca200a274f9

物权法律制度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物权法律制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物权法律制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f23f112b7f9489b30bebd73892911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