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债务保全中的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诈害债权的行为,得以通过诉讼程序予以撤销的一种民事权利。合同债务保全中的撤销权你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有树图网债权债务法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合同债权保全撤销权是啥回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合同债权保全撤销权是啥回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a41aa3356ef02a4446729d95b54de82
合同债权保全撤销权是啥回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问:A对B享有70万元的到期债权,B拥有的主要财产为 与C,C随后又以60万元的价格将该房屋转卖给D,并办 理了登记手续。现该房屋价格已涨至70万元,此时A为保全其债权行使撤销权。应如何进行?
律师回答:原告是A 被告是B 次被告是C B为了躲避债务以明显的低于合理的价格出让该房屋C。且无其他财产来履行到期债务 A享有请求人民法院撤销B与C之间房屋买卖行为的权利。来保全自己的到期债权 但C已经将房屋以合理的价格转卖卖给了D ,且D是善意的一方,且已经办理了房屋登记手续,获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 所以A不能够要回房子,只能请求B或者C来赔偿损失.
合同法中规定的撤销权的行使是有前提的: 第七十四条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看着债务人与债权人。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第七十五条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针对于你的问题,应该考虑C对于B的处置房产是逃避债务的行为是不是知情?如果知情没有过五年的期限的时候你都可以向法院申请行使,不管C和D是否办理变更登记;如果不知情你只能得到40万元的清偿债务款。
什么是债的保全与债权人撤销权
债权债务关系成立后,债务人的不特定的全部财产成为债权受偿的一般担保。作为担保放权受偿的债务人的不特定的全部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称之为“责任财产”。责任财产价值的任何变动,对债权受偿的机会均有影响。特别是,责任财产的价值不当减少时,债权不能得到全额受偿的危险就会增加,从而危及债权人的正当利益。为防止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不当减少,确保债权人的正当利益,民法才规定有相应的债的保全制度。
债权为请求权,债务人以其全部财产作为债权实现的担保。债权人实现其权利时,必须借助债务人的行为,债权人不能直接支配债务人所有的财产以及债务人所享有的利益,这是由债权的非支配权性质所决定的。因为债权对债务人的财产不具有支配力,当债务人让与其财产或者放弃权利时,债权人的权利不能随财产的让与或权利的放弃而有效于财产的受让人(受益人)。债权所具有的这一属性,使得债务人有机会处分财产而诈害债权人,以达到规避债权实现目的。即使债务人拥有充分的财产足以清偿债权,但因为存在债务人让与财产或者放弃权利的机会偶然性,债权人的债权仍然存在实现不能的危险。为防止债务人不当处分其财产或权利,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民法以债权人撤销权对债权人予以救济。
债权人撤销权使得债权人得以通过法院撤销债务人与他人之间所为交易(不当处分财产)的效力,其结果是使与债务人为交易的第三人所取得之财产或利益失去法律效力,发生第三人返还其不当取得之利益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债权的非支配性(相对性)的固有缺陷。在这个意义上,债权人撤销权的存在价值,是有效地扩张了债的效力。
债的保全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法。古罗马法上曾有撤销之诉(actio pauliana)制度,但该制度仅仅为债务人破产时救济债权人免受债务人的诈害行为损害的制度,即债务人处分财产致使自己不能偿债或者扩大不能偿债的范围,债权人可以请求撤销之诉。这项制度对于后世各国在破产法上规定破产撤销权提供了参考模式。古罗马法发展到查士丁尼时代,撤销之诉不再区分债务人是否破产而普遍承认债权人撤销权,以债务人的行为之无偿和有偿为标准而适用无偿撤销和有偿撤销:若债务人的行为为有偿时,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则以溃务人具有诈害债权人的意思以及相对人知有诈害事实为要件。古罗马法上的债权人撤销权,强调债权人行使权利的主观要件,即债务人有诈害债权人的意思和相对人知其诈害事实,对后世各国民法所规定的债权人撤销权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的传统民法,因为其固有的较为完备的强制执行制度可供保障债权人的利益,没有规定债权撤销权。但这些国家的近代民法,吸收古罗马法的撤销之诉的合理成分,规定有债权人撤销权。例如,德国破产法规定有破产撤销权,另以单行法规定有破产事件以外的法律行为之撤销,奥地利与瑞士也以单行法规定有债权人撤销权制度。
法国民法近代以来继承古罗马法上的撤销之诉,规定有债权人撤销权。法国民法典第1167条规定,债权人得以自己的名义对债务人用欺诈手段侵害其权利的行为提出控告。受法国民法影响的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诸多国家的民法,均规定有债权人撤销权制度。诸如,意大利民法典第2901条规定,债务人知道其行为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或者其预先安排具有诈害债权人的目的,债权人可以请求宣布债务人损害其利益的处分财产的行为无效;债务人的行为是偿行为的,第三人知道债权人的损害并参与了债务人的预先安排的诈害行为的,亦同;债务人提供掐保者,亦同。日本民法典第424条规定,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知有害于其债权人而实施的以财产权为标的的法律行为。但是,因该行为而受利益或转得利益者,于行为或转得当时不知侵害债权人的事实者,不在此限。
在合同法颁布前,我国民法没有规定债的保全制度,故不存在债权人撤销权。在欠缺债权人撤销权的情形下,我国司法实务对债权人撤销权制度的建立,确实提供了一些素材。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第130条规定:“赠与人为了逃避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将自己的财产赠与他人,如果利害关系入主张权利的,应当认定赠与无效。”上述司法解释仅适用于债务人逃避法定义务的情形,并以无偿转让财产为限,与债权人撤销权自然有别。但不能否认的是,最高法院的上述司法解释“已经有了债的保全制度的雏形”。此外,我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35条规定有类似干债权人撤销权的制度,然而该条的规定实际上并没有为我国的破产撤销权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据。
我国民法上的债权人撤销权始自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第74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入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债的保全之撤销权及其时效问题
2006年4月17日某市法院判决被告雷某归还原告陈某借款人民币40万(借款时间是在2005年7月16日),原告于2006年5月30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中发现,雷某并无个人财产,且雷某已与张某在2006年8月17日协议离婚,双方约定家中所有财产归张某所有。所以法院于2006年8月14日做出了终结执行的裁定。在调查中发现,雷某和张某的离婚协议是原告做为证据在雷某和陈某借款一案中提供的。
二、案例所引发的问题
(一)撤销权问题
关于债权的保全方式之一的撤销权,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中只出现了两处:一是《民通意见》第130条规定的关于有害债权的赠与,具体条文为:“赠与人为了逃避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将自己的财产赠与他人,如果利害关系人主张权利的,应当认定赠与无效。”这一规定虽然是关于无效的规定,但理论界一般认为它是关于撤销权的立法来源。其立法精神为后来的立法所采纳。而直接的,具体的规定撤销权的是《合同法》第74条:“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从撤销权的立法本意来讲,撤销权的实质,是防止因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而致债权不能实现的权利。
现在一般的见解认为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权利的时候,应具备以下要件:
(1) 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处分其财产或者权利的行为。表现为放弃到期债权 、无偿转让产以及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
(2) 债务人实施的处分行为须发生于债成立之时或之后。认为若债务人实施的处分行为发生于债成立之前,则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债权的实现的恶意无从谈起。
(3)债务人的处分行为已发生法律效力。
(4)债务人的处分行为会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即有害债权。
(5)债务人和受让人主观上有恶意或过错。将处分行为分为无偿处分行为和有偿处分行为。对无偿处分行为,采取过错推定的原则。对于有偿处分行为,只有当债务人和第三人双方在实施行为时都具主观上的恶意或过失,债权人才得行使撤销权。而当第三人为善意时,认为撤销权的行使不利于保护该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有违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的法律原则;当债务人为善意,第三人为恶意或过失时,属于第三人侵权,故也不发生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问题。
债权人的撤销权由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通过诉讼的方式行使。由于撤销权对于第三人利害关系重大,故应由法院审查债权人撤销权的各项成立要件,以避免债权人滥用撤销权。《合同法解释(一)》23条、24条分别规定了管辖及当事人问题。23条规定:“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24条规定:“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时只以债务人为被告,未将受益人或者受让人列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该受益人或者受让人为第三人。”
在法院审理本案的过程中,关于本案是否适用《合同法》关于撤销权的问题,提出三点见意:一是本案的离婚协议是否适用合同法关于撤销权的规定。二是撤销离婚协议是否有法条的直接规定。三是关于时效问题。
笔者对法院提出的三点阻却撤销权适用的事由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笔者认为,其中的两个法律关系要分清楚,第一个是债权人和债务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第二个是债务人的有害债权的行为,这种行为必然也会存在债务人和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这两个法律关系的范围并不相同,第一个法律关系应当限定在债权债务关系,而第二个法律关系则应当仅仅限定在“有害债权之行为而产生的法律关系”而不在于其是否是债权债务关系。因此,本案中离婚协议中的“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应当可以直接适用合同法关于撤销权的规定,本案中的离婚协议只是“无偿转让财产行为”的一种外衣,关于人身性质方面的约定与本案无涉。鉴于法律本身并不能对有害债权的行为进行一一例举,所以,笔者认为,本案中债务人的无偿转让财产行为当属撤销事由,《合同法》第74条就是直接的依据。
(二)时效问题
1、相关理论及法条规定
对于本案而言有四个时间点需要注意,一是雷某和陈某的离婚时间,二是雷某和陈某的借款诉讼中雷某提供对方离婚协议的时间,三是法院判决的时间,四是裁定终结执行的时间。以哪一个时间为起算点呢?这主要在于对“知道程度”以及“撤销事由”的理解上。债权人“知道”的内容是“撤销事由”。某一个事件的发生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做为“撤销事由”,“撤销事由”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其有特定的含义。笔者认为,要把一个事由确定为真正的“撤销事由”至少要在债权人心理达到这样的一个确定的状态:该行为明确的侵害了债权。就本案而言,笔者认为,只有到了法院裁定由于债务人没有任何财产而终结执行时债权人才真正知道,债务人的无偿转让财产行为侵害了他的债权。之前的时间对于债权人来讲过于苛刻。在前文所述的前三个时间点上,债务人并不清楚其离婚协议是否真正侵害了其债权,只是有侵害债权的可能。
撤销权做为债的保全制度的一种,其在制度设计上必然要求既能防止债务人不当减少财产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又能防止债权人滥用这项权利的可能。笔者认为如果存在两个法律关系,在满足第一个法律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而第二个法律关系是有害债权性质的法律关系时,即可直接适用合同法关于撤销权之规定,当然还要满足撤销权各项成立要件。关于撤销权行使中的时效问题,5年是不变期间且起算点在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这个没有疑问,对于1年的时效问题,虽无法律的名文规定,但从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理论来分析其当属不变期间,在起算点的问题上,笔者坚持,“普通理性的人就能判断债务人的行为明确的侵害了债权之时”为起算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七十五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二十三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八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七十四条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五十五条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七十五条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一百零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