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如何认定借名贷款思维导图

如何认定借名贷款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我没你想的那样坚强 浏览量:02023-02-20 18:05:14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如何认定借名贷款思维导图

    借名贷款,就是用他人的名义为自己贷款,取得资金。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他人帮忙贷款?其实,就是自己不符合条件或者所需要的资金超过自己能贷款的数额等。对于借名贷款是怎么一回事,有哪些法律规定?接下来由树图网的小编带你了解关于如何认定借名贷款的内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如何认定借名贷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如何认定借名贷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09c760fd0f4a83e74c487c2d31764a9

思维导图大纲

如何认定借名贷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借名贷款的责任认定

一般情况下,借款合同或借条上的借款人就是合同的当事人,要承担还款责任。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合同仅在签订合同的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对合同外第三人不发生效力。

出借人和名义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实际交由第三人使用的,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名义借款人为借款合同的相对人,应由名义借款人承担偿还责任。

如果名义借款人向出借人披露了实际使用人(名义借款人负举证责任),各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仅为借名义借款人的名义,名义借款人并不实际参与借款关系的履行活动,也不享受借款活动的利益的,应认定实际使用人为实际借款人,由实际使用人承担偿还责任。

名义借款人在偿还借款后,可向实际借款人追偿,双方的民间借贷纠纷应另案处理,可依法向实际借款人进行追偿。

二、借名贷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不影响借款合同效力

《贷款通则》第19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第20条规定:“(借款人)不得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通过“借名借款”取得的款项,事实上是由实际借款人使用,而名义借款人为申请贷款必须向银行隐瞒真实的借款用途,涉嫌“采取欺诈手段”,其违反借款合同约定将所借款项交由实际借款人使用,又属于“未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由此,“借名借款”行为显然违反了《贷款通则》的规定。

根据《刑法》第175条的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骗取贷款罪。当借款人通过借名借款方式向银行贷款时,显然隐瞒了借款的真实用途,属于“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一旦借款人到期无法归还借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借款人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三、出借人可选择由名义借款人或实际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403条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可知,在涉及借名借款问题的案件中,如名义借款人因实际借款人的原因不能按期向出借人归还借款,则名义借款人可向出借人披露其与实际借款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借人在获知真实情况后,可以选择向名义借款人或实际借款人要求还款。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

[2]《贷款通则》

[3]《贷款通则》 第二十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四百零三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润:PR-3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润:PR-3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润:PR-3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daa4d0aeb6b36d9651a24d8adf19417

沟通视窗思维导图大纲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沟通视窗思维导图大纲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沟通视窗思维导图大纲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3e8f9b4b7c089967f8905ab161c03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