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患者选择医疗方案,是尊重病人知情权,还是医生的无奈“自卫”——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尴尬的“医疗选择权”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尴尬的“医疗选择权”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6aedbfac36dc1fcb1e2122896f7ae0b
尴尬的“医疗选择权”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尴尬的“医疗选择权”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肖清清 通讯员祁虹 蔡敏
“到医院治病,就得听医生的。”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想。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出具几种方案,供病人选择。
按常理,病人有了更多的知情权,这该是件好事。可医疗毕竟是专业的,要不懂医的病人做出决定,反而让他们为难。很多人因此对医生更加不满:“我怎么知道哪种治疗对我更好?”“我要是懂,还找医生干嘛?”“就是医生不敢承担责任吧?”病人的这些愤懑之言,暴露出当下医患关系的沟通难题。
“几乎每天都面临选择”
去年10月,读者李先生的父亲因中晚期肺癌,住进了武汉一家医院。从此以后,李先生“几乎每天都要面临选择”。例如,在化疗方案上,医生就给出了三种选择:第一个方案,老人可能出现较大的消化道反应;第二个方案,可能出现手脚麻木等神经毒性;第三个方案,可能会导致大量脱发等毒副反应,并且化疗的周期和给药方式也有所差异。最重要的是,这些化疗方案的花费差别较大。在几种化疗方案中,使用的药物有进口药,也有国产药,价钱差别也很大。
医生将这些选择题摆在李先生面前后,说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让病人和家属多了解几种治疗方案,虽然都是针对肺癌患者的,效果也因人而异,但是它们的费用不同,在毒副反应方面也有差别。至于选择哪一种,则由患者和家属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李先生一听就有些恼怒,这不就是“钱”的事吗?搞这么多选择,不就是说,家里有钱就用好的进口药,没多少钱就用差的国产药?但是医生的解释却是,国产药不一定是差的,进口药也不见得是灵丹妙药,主要是因为每个家庭和患者的需求不同,所以医生只是推荐,但是最后的选择还得由家属来做。
最终,李先生还是不知道究竟哪种方案更适合老父亲的病情,在化疗方案知情同意书的签字栏,始终无法下笔。举棋不定的他只能跟医生说:“我也不知道哪种更好,还是医生你帮我拿个主意吧!”医生却摇头说:“我无法替你做主。”
选择权和生命权的较量
采访中,记者碰到一位45岁的严师傅,他也面临和李先生同样的困扰。今年2月,严师傅因摔伤导致腰椎骨折,需要做骨科内固定手术。医生说,可以打四颗钢钉将骨折部位修复,但保险起见,也可以打8颗钢钉,这样能支撑得更加牢固;钢钉的材料也有不同的选择,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根据家庭承受情况而定。
严师傅的家人都陷入矛盾中,家庭并不宽裕,但是毕竟严师傅是家里的顶梁柱,要不要接受最好的治疗?只用四颗钢钉,将来会不会出现问题?进口材料是不是比国产材料好得多?面对这些问题,医生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只是告诉他们,这些都要家属和病人自行选择,医院尊重他们的决定。
一名正生病住院的老教授,有着类似的遭遇,他对记者抱怨:医学是很复杂的,即使是医务人员在硕士、博士毕业以后,都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应付工作之需。那么,现在医生要病人来做出“选择”,病人该依据什么来作出判断?然而,绝大多数病人不是医务人员,即使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学习成为一个专业的医务人员。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病人缺乏做出选择的基本条件,让他们来选择,是不负责任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医生都在实施尊重病人“选择权”的措施,就是把各种可能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各个方案的利弊,都一一向病人或患者家属交待清楚,并由他们做出选择。这时,病人或家属有两种可能:一是自己根据医生的说明选择一种,但是病人和家属在心理上要承担很大的压力;二是请医生帮忙做出一个选择,医生自然会强调,“这是国家的规定,我们无法为你选择。”因为,医生在做选择时,同样要承担压力和风险,何况现在的病人和家属通过法律维权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纠纷或事故的恐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医生、患者应重建信任
“医疗选择权”该不该抛给病人?对于这个问题,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于世英教授颇有感触。她说,患者的选择变多,是医学的进步,治疗手段多了,可供病人选择的余地也就更大;同时,医生主动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有时却又变成了病人的一种痛苦。
于教授说,医疗服务关乎生命和死亡,高于世界上的任何商品。在过去,医疗是仁慈和美好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共同的“敌人”是疾病。但是,当下医疗市场化的结果,却将医生和患者摆在对立的位置,互相防范、缺乏信任。这种选择难题是医患双方造成的。病人认为,医生的推荐只是为了多赚钱,医生则认为病人不相信自己,于是让他们自己选择、懒得解释。这样恶性循环,对病人的治疗和医疗的进步而言,都是一种悲哀。大城市的大医院里挤满了全国各地的重症病人,医护人员每天要接待大量的患者,与患者交流的时间太短,也造成医患沟通不畅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医患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良好的沟通,医生主动帮助病人权衡利弊,患者往往会接受医生的合理建议,这个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