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马维野在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 北京)高峰论坛产学研合作与知识产权保护分论坛上的演讲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马维野:知识产权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辨析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马维野:知识产权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辨析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4421a173e0d89640b242f11a210edb3
马维野:知识产权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辨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知识产权到底是什么?
随着经济竞争的加剧,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知识这个词汇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那么,我们讲了很多年的知识产权真的就是“知识”产权吗?知识产权到底是什么?对此许多人是不清楚的。很多人,包括政府界、经济界、科技界、文化界甚至知识产权界的学者往往把知识产权中的“知识”跟知识经济的“知识”混为一谈。甚至一些正式文件也这样写: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有些知识产权专家甚至认为“知识产权就是知识的产权化”,“知识产权就是产权化了的知识”,等等。这种认识纯属望文生义。
知识产权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概念。在英文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另一个是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简称IPR),而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统统被中国大陆的学者翻译成四个字:知识产权。我们把三个英文单词翻译成中文,不难发现其中根本没说知识,讲的是智力、智慧。台湾的翻译是比较准确的,IP翻译成智慧财产,IPR翻译成智慧财产权。 “知识”在英文里是Knowledge,指认识、学问、学识,具有公知性,大家都可以学,并不是张先生学了“牛顿三定律”杨先生就不能学了。因此,知识是不能产权化的。知识产权所指的“知识”本意是“智慧”,对应的英文是Intellect,也正是Intellectual的名词形式,它指非公知性的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可以产权化的。“知识”是死的,“智慧”才是活的。中国的很多传说,比如“花木兰”,但美国把这个传说制作成动画片全世界卖钱,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中国人的知识比美国人丰富得多,但我们的智慧却不如美国人。在知识产权制度下,智慧远远重于知识,知识产权制度本意是为了激发人的聪明才智,并不是让人死记硬背一些知识。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习惯就是顾名思义,在接受一个新概念时,往往喜欢通过概念的名称揣摩,而没有深究名称背后的意义。所以,很多人一见到知识产权就想当然地把它说成是“知识的产权化”或者“产权化的知识”。这是不准确的。要真正理解知识产权含义,必须懂得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法定权而不是知识的法定权;保护知识产权是保护权利人的智力成果而不是保护权利人的知识。
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到底是什么?
现在国内普遍存在着一个共识: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鼓励创新。其实,这也是不准确的。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真的是为了鼓励创新吗?不是。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是为了占领市场、垄断市场,更有利于权利人参与经济竞争。因此,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是鼓励创新,而是激励竞争,甚至是保护垄断。全球最大的两家飞机制造公司空客和波音2004年之前在中国没有申请几项专利,但2005年中国宣布要自主研制大飞机,空客和波音就大量地在中国申请专利。因为他们意识到中国的飞机制造商将是其市场竞争的重要对手,所以才企图通过知识产权“跑马圈地”,以维持其在飞机制造上的垄断地位。难道空客、波音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是为了鼓励创新?绝不是。但恰恰因为知识产权制度具有激励竞争、保护垄断的本质特征,才在客观上起到了强烈的鼓励创新的作用,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知识产权制度具有强烈的鼓励创新的作用就误认为鼓励创新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
“自主”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近年来,“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在中国已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带有政治性、学术性、社会性的语言。很多人都把这两个“自主”当成一回事儿,甚至许多高级领导干部、著名专家都提到“自主知识产权”就是通过“自主创新”获得的知识产权。事实上,这种说法也是不准确的。“自主创新”的“自主”指的是搞研发活动以我为主,这个“自主”绝不等于当年毛泽东倡导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自主”,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别人的东西,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恰恰是自主创新的三大含义之一。“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是排他的,指的是权利人对这种知识产权具有排他性的使用权,至于这种排他性的权利是自主创新创得来的,还是花钱买来的,或者是别人无偿送的,与其是不是自主知识产权毫无关系。因此,企业不仅要学会自主创新,还要学会购买、引进、合作,让知识产权为我所用,这是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最高境界。
可见,自主创新中的的“自主”和自主知识产权中的“自主”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任何一项所谓的自主创新成果,都不等于天然的自主知识产权,换句话说创造并不等于拥有。创造要变成拥有,必须受到法律保护,不受到法律保护的创造,就是公知技术,只有当发明创造受到法律保护时才具有排他性,才能真正拥有。所以,企业的发明创造成果必须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否则很可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知识产权排他性又称之为独占性,这是知识产权一个重要的特性,正因为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所以知识产权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仅有科技成果是不行的,企业不可能拿科技成果打击对手,保护自己,防止别人模仿,只有知识产权才有这个本事。所以知识产权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哪种知识产权价值最大?
什么影响产学研知识产权优势?
影响产学研知识产权优势的第一个因素是专利的质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所拥有的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共同构成了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构成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的就是质量,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是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的基础,而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质量才是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的关键。衡量专利的质量,一是权利的稳定性,二是专利的技术性。专利的稳定性可以用有效专利加以表达,如果今天获得了专利授权,明天被别人告无效打掉了,或者后天不交维持费放弃了,这都是专利质量不好的表现;专利技术性,指的是专利技术含量,可以用发明专利加以表达。中国《专利法》把专利分为三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技术含量最高的是发明专利。外观设计没有任何技术性可言。中国企业专利的质量到底如何?如果将国内外发明专利有效性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维持时间超过五年的发明专利国内比例是46.4%,国外比例是81.2%;至于维持时间超过十年的发明专利,国内仅仅是4.5%,国外23.6%。奇瑞发明专利仅仅是5%,而丰田发明专利是60%。如果将纯电动汽车在中国专利局申请专利情况做一个对比,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的比例是33%,而国外企业发明专利是99%,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同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根本不占知识产权优势。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也影响着知识产权优势,知识产权的价值与它受到保护的强度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保护强度越强,价值越大,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产权没有任何知识产权价值,或者说知识产权价值是零。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压力。多年来一直受到国际上知识产权的打压,打压的程度和力度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有增无减,国内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也是十分严重。
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2010年11月5号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强调:知识产权制度是尊重创造性劳动和激励创新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建设法治国家和诚信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创新型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护知识产权。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产学研用结合的机制正在形成,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保护知识产权涉及到产学研用各方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产学研的动力机制。产学研结合能否向纵深发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对合作各方利益的焦点往往表现在知识产权上。各方利益诉求不同,企业以经济利益驱动,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学术利益驱动,企业对知识产权要尽快变成真金白银,大学和院所对知识产权主要表现在发表学术论文。企业的利益诉求使其容易产生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利益、重成果使用轻专利储备、重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轻发明专利的倾向,企业特别重转化,有了专利就想转化成果。大学、科研院所的利益诉求往往因为要评职称,要报奖,为了完成国家项目,规定必须有几件专利才能验收。大学、科研院所有了专利之后,并不在乎转化与否,因为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大部分科研经费来源不是市场,而是政府纵向资金。不同利益驱动机制使得产学研对知识产权的态度和意识不同:企业重实施轻储备,大学、科研院所重成果轻专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44d9d12f7ccac584ad577f7968e889b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情绪的感受方式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情绪的感受方式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c54b2217f97a07f6d55d59ffa68b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