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dab9abe57d43da40bfc099dc1622755
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知识产权法学论文<知识产权法律网http://www.365ipr.com/lunwen/632.html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
根据刑法第219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四)明知或应知前述三种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也有学者将上述规定概括为三种行为类型:一是非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既可能是采用不正当手段直接从权利人那里获取,也可能是从侵权行为人那里获取;二是非法披露商业秘密,既可能是采用不正当手段或从非法途径获取者披露,也可能是合法知悉者违反保密义务而披露;三是非法使用商业秘密,既可能是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者直接使用,也可能是合法知悉者不经权利人许可而使用,还可能是非法获取者或合法知悉者违反权利人的意愿允许他人使用。(注:参见马克昌主编:《经济犯罪新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46页。)第二种观点对于全面理解侵犯商业秘密不同的行为方式的非法性质以及危害程度是比较恰当的。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也即以非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从现实中说,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是常见的行为,因而,也常常成为其他侵权行为成立的前提和基础。盗窃,一般是指通过窃取商业秘密的载体而获取商业秘密。可以复印、照相、监听、模拟等先进技术手段窃取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窃取的可以是反映商业秘密的材料原件,也可以是对原材料的复制品。利诱,是指以许诺给以某种利益,如金钱、物品或者其他利益为诱饵,使掌握商业秘密的人提供商业秘密。如重金收买,诱使企业技术人员披露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实践中以高薪为诱饵通过挖走知情雇员而获得商业秘密的情形较为多见。胁迫,是指对知悉商业秘密的人进行恐吓、威胁,以达到精神上的强制,从而迫使其提供商业秘密。其他不正当手段,是指盗窃、利诱、胁迫以外的其他非法手段,如侵占、抢夺载有商业秘密的技术资料等。“如果其他人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获取该商业秘密,则不构成对商业秘密的侵害。如他人通过自己的劳动独立开发,获得此秘密;通过反向工程获得此秘密;通过产品的公开展出从该产品项目中推断出;从公开的文件资料中查出,以及通过权利人的许可得知,等等。”(注:参见马克昌主编:《经济犯罪新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44页。)
对以非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有以下问题值得研究:
1)关于“盗窃”,有学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其行为方式因故意内容的不同可表现为,“一是行为人以窃财为目的而获取商业秘密;二是行为人以窃取商业秘密为目的而获取商业秘密。显然,依据刑法规定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论处的,仅指第二种情况,亦即在这种情形下,行为人以获取商业秘密为目的采取自以为不使权利人发现的方法暗中窃取了商业秘密,其主观目的和行为对象是一致的,且符合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特征,因而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在第一种情况下,行为人主观目的是为了窃取财物而非商业秘密,因不具备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特征而不宜以本罪论处。”“同时,由于作为无形财产的商业秘密的价值难以确定,故盗窃商业秘密不能等同于盗窃相当数额的财物,行为人若因此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符合盗窃罪构成犯罪的严重情节,则以盗窃罪论处。”(注:龙洋:《谈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几个问题》,载《法律科学》1998年增刊。)我们认为这种见解是可取的。但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法条在此使用“ 盗窃”一词,针对商业秘密的特性而言是不够准确的。在法理上,盗窃的含义一般是针对有形物品而言,其特点就在于能够具体握持对象。商业秘密,有些是有载体的,当然可以握持,但有些并无载体,例如,以监听方式窃取信息特性的商业秘密。用“盗窃”来概括不如以“窃取”更准确。
(2)关于“利诱”,有种观点认为, “利诱”包括以引诱或者以欺骗手段两种情况。(注:参见高晓莹:《侵犯知识产权罪的认定与处理》,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212页。)对于前者我们不持有异议,利诱就是指“用财物、名位等引诱。”(注:参见《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 1985年版,第512页。)但本罪的“利诱”是否具有“欺骗”的含义则值得商讨。利诱和欺骗从法理上说,都是以满足对方的某种需要或使对方获得某种利益、好处而予以诱惑。这是其相同之处,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就一般意义上看,利诱是以能解决或满足其某种需求,进行诱惑,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实际获得。而欺骗则是以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以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或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某种利益、好处进行诱惑。将“引诱”与“欺骗”等同作为“利诱”的内容并不准确。但无庸置疑,采取欺骗的方法而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并非说危害性尚未达到构成犯罪的程度。从实践中看,“利诱”和“欺骗”,关键就在于区别诱惑的具体内容的真伪,但有时这是很难区别清楚的。如果严格按照刑法规定的只能对“利诱”认定为犯罪而采用“欺骗”的不能定本罪,显然是不合适的,也不利于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在本罪中立法使用“利诱”而未以“欺骗”来表达对商业秘密持有者的诱惑,这不能不说立法在此有不足之处。所以,虽然在解释上我们不赞同上述观点,但对结论则持肯定看法。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一、研究内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一、研究内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f21797dd3e8b08f1951dfc24e7be94f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骨料和海外双极驱动,一体化布局领跑行业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骨料和海外双极驱动,一体化布局领跑行业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b02aa55260be20b1cc2be8dc21730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