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沈阳王女士因丈夫突遇车祸去世,为取出丈夫在网络QQ邮箱中保存的两人从恋爱到结婚期间的信件、照片,她向腾讯公司求助,却被告知QQ账号所有权归腾讯所有,她无权获得密码。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继承“数字遗产”,不是虚拟问题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继承“数字遗产”,不是虚拟问题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f2848121771e6c64078ba0a765e04c7
继承“数字遗产”,不是虚拟问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不独王女士,近年来有类似遭遇者渐多。与现实生活中生者继承遗物一样,这些存在于网络世界的数字资源同样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悼念与哀思,有些甚至价值不菲。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网络信息容量的增加,“数字遗产”衍生的问题日益增多,寻求解决之道尤显紧迫。
QQ账号、邮箱账号,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毫无疑问,经过过去二十多年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人类带入网络时代。不过,对网上虚拟财产的价值,许多人尚未有足够的认识,直到这些财产成为“数字遗产”时,人们才恍然却又不知所措。
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贾斯汀·艾斯沃斯的家人与雅虎公司打的那场官司,大概是至今最著名的“数字遗产案”,一度引发了美国社会对“数字遗产”及其继承问题的关注。
最终,法官作出了一个折中的判决:雅虎公司将艾斯沃斯邮箱里的信件等,刻录在光盘上交给他父母,但不给予密码。
在不久前,沈阳王女士的遭遇同样引来诸多关注。
腾讯公司拒绝告知王女士其丈夫的QQ帐号密码,理由是根据与用户之间的协议,QQ帐号的所有权归腾讯公司所有,用户只有号码使用权而不能将其作为个人财产处置。
其实,在网络公司的数字产品服务协议中,大都有类似腾讯的这种“格式条款”。谷歌、雅虎等网站的邮件服务都规定,只有在法律许可之下,才会审核“数字遗产”索取人的资格,用户的亲人才可能获得邮件内容,但不能拿到密码。
凭“隐私保护”条款,当然排除遗产继承权利?
国际电信联盟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球网民数量已达20.8亿。这意味着,如今世界上几乎每3人中就有1个网民,许多人可能留下“数字遗产”。
目前看来,未进入“继承”前的“数字财产”大致包括四大类。第一类是用户账号密码类,如常用的QQ号、MSN号、微博账号、E-mail密码等;第二类主要是文件与视频,如网络硬盘里的资料、个人网络相册、空间日记等;第三类是网游用户配备的游戏装备;第四类是Q币等网站发行的虚拟货币。后两类的财产性质更明显。
关于这些“数字遗产”的继承,却障碍重重,目前最主要的有两大问题:一是“数字遗产”的法律定位尚不明确;二是许多网络运营商与用户签订的协议里有“隐私保护”条款,这意味着他人不能得到用户的数字内容,当然也就排除了遗产继承权利。
“虽然是虚拟财产,但‘数字遗产’的价值属性已经被广泛承认,可是眼下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数字遗产’的归属作出专门规定。”对此,赵雪华律师指出,“这就使得人们在主张自己的权益时遇到困难。”
越来越多的法律界人士意识到,“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是一个前卫的话题,更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法律无法绕开。
而在法律出台之前,一些法学家则提出,考虑到亲人的情感需要和人文关怀,网络服务商应率先作出努力,可以通过技术性手段解决继承的一些现实障碍,比如允许继承人拷贝其中的某些数据,而不允许直接继承账号,拷贝之后即注销账号等等。
“数字余生”如何永久延续?把密码写进遗嘱吧!
为解决“数字遗产”继承难题,不少互联网公司已开始探索。比如,Hotmail允许家庭成员申请一张数据光盘,只要他们提供授权书和死亡证明;Facebook的办法则是,继承逝者“数字遗产”的第三方无法把逝者的账号当作普通账号来用,只能去上面发表评论进行“缅怀”。
与此同时,网民也得面对现实,早为自己“网上财产”作“后事安排”。在英国,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或者准备把自己的网络密码写进遗嘱,把“数字遗产”留给亲友。
另一些人则选择正悄然兴起的“数字遗产托管”服务。在英国和美国,“遗产保险柜”和“危机恢复”等一批专门应对“数字遗产”及类似问题的网站已应运而生。登录这些网站,用户注册后就可把一些重要的网络账户信息存进加密保护空间,并指定这些私人信息的继承者。网站会定期与用户联系,如果在过了用户指定的时间后还没有收到回复,网站就会启动调查,确认情况后,将“失去联系”的用户的注册账户和密码发送给其指定的继承者。
不管如何,如果你想要“数字余生”永久延续,把密码写进遗嘱绝对有益无害。
链接·“数字遗产”在国外
英国:“数字遗产”总值可能超过23亿英镑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1%的受访者已把与数字财产有关的网络帐号的密码写进遗嘱,或是正计划这么做。53%的受访者看重自己的网上财产,认为它们是“值得珍视的财产”,大约25%的人网上财产价值超过200英镑(约合人民币2030元),照此推算,所有英国人在网上拥有的财产总值可能超过23亿英镑。另外,近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认为,200英镑这一数额足够大,应由亲人继承;11%的调查对象已经把密码写入遗嘱。
美国:“数字遗产”可捐献
美国旧金山的“互联网档案馆”从1996年起收藏网页、多媒体文件和图片等,用户可以考虑将自己的“数字遗产”捐献给类似的档案馆,作为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资料。
此外,“数字遗产”已开始被写入美国一些州的法律,包括威斯康星州、康涅狄格州、罗得岛州。(来源:《解放日报 》 文/吕林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