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读书笔记人文历史《经典常谈》第四章节《诗经》内容概要思维导图

《经典常谈》第四章节《诗经》内容概要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王小二 浏览量:5152023-03-01 16:11:57
已被使用17次
查看详情《经典常谈》第四章节《诗经》内容概要思维导图

讲述了《经典常谈》第四章节《诗经》内容概要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经典常谈》第四章节《诗经》内容概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经典常谈》第四章节《诗经》内容概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c5ff68db3f8aefb4dd00d914f2e3ea2

思维导图大纲

《经典常谈》第四章节《诗经》内容概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由来:

1.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

2.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3.乐工搜集歌谣以供贵族祭祀、宴饮等。保存的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

4.战国时,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乐工流离,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

二、发展历程:

1.春秋时通行赋诗。在外交的宴会里,从诗篇里断章取义,以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等。

2.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苟子,名说到“诗言志”,那个“志”便指教化而言。

3.最有权威的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

四、拓展《诗经》特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重章叠句/复沓。作用-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韵味。

2.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最为常用“兴”(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的对象)。作用-借xxx引出xxx内容:触景生情,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3.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核心内容,常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雅-国都、宴会的乐歌;颂-多是祭祀和颂圣的乐曲

4.子曰:“《诗》三百,一眼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结合请:.评解。-解释诗中的纯洁,纯正。

三、诗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诗序》有《大序》《小序》

2.《小序》每篇一条,大约是大、小毛公作的。以史证诗,似乎是《小序》的专门任务。到了郑玄,他按着《诗经》中的国别和篇次,系统的附合史料,编成了《诗谱》,差不多给每篇诗确定了时代。

3.《大序》好像总论,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平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上。《大序》只解释了风、雅、颂。风是风化(感化)、讽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颂是形容盛德的意思。赋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兴是“主文而谲谏”;不直陈而用壁喻叫“主文”,委婉讽刺“谲谏”。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做兴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去经验”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去经验”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去经验”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f34b5f45d5e917b6b4238312e53b6be

中华文化英语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华文化英语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华文化英语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0d91996001c0d0ad8f631a23a67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