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会帮你产品工作中的2个问题:1.日常工作中,产品经理经常会忽视哪些看起来很重要的小事?2.产品经理如何与运营更好的配合?今天在知乎里看到一个问题:作为产品经理或产品负责人可能会忽视哪些实际上很重要…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作为产品经理,你可能会忽视哪些实际上很重要的小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作为产品经理,你可能会忽视哪些实际上很重要的小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a49c43584014a74237e59c9b54e1266
作为产品经理,你可能会忽视哪些实际上很重要的小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日常工作中,产品经理经常会忽视哪些看起来很重要的小事?
2.产品经理如何与运营更好的配合?
作为产品经理或产品负责人可能会忽视哪些实际上很重要的小事?
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所以,这篇文章就根据我的角度来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就尝试按照不同方面来列列看,到底有哪些事情是我认为同样很重要,但是可能其他人不这么认为的”小事儿”。
合作过程中多积累
产品经理经常需要和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和对接需求,例如公司领导层、运营、投放、商务、业务、设计、开发、测试等。
不同的人,都会站在不同的立场、出于不同的目的,向你提需求或者反馈意见。
在大前提他们的需求合理的情况下,你是直接根据他们的做了呢?还是多多向他们请教一下呢?
这些都是宝贵的各个角度的实践知识啊,都是需要看专业书才有可能看到的东西或者有可能连书里都没有。现在,你通过一个个需求,就慢慢都了解了,这么一个大好的补充各方面知识的机会摆在你面前,怎么能浪费呢?
摆正和各方关系的心态
产品人要端正几个态度,那就是:
你用这种对立的心态去看待你的伙伴、你的组员,那么你和大家的关系怎么会好呢?
人家跟你关系不好,更是不可能愉快的共事啦。
想让别人尊重你的前提是,你得尊重别人。
多从整个产品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仅从产品岗位角度考虑问题
如果仅从产品岗位考虑问题的话,会觉得这个太临时了,如果应承下来做的话,不但要临时给自己增加工作量,还需要和设计师们、开发们重新沟通时间、调整计划,他们也可能因为临时的工作量而导致一些负面情绪的出现,你还得理性/感性的进行安抚。
但是从整个产品考虑的话,这又是一件需要并且最好做掉的事情。毕竟,在整个团队有数据压力的情况下,需要用一些外在方法来带来新增和日活,这样对整个团队都好。
其实,这种想法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站在整体考虑的话:需要强运营的产品,自然偏重运营;需要强功能的产品,自然偏重产品。
偏重问题,只是量的问题,并不是质的程度。考虑怎么对产品好,这才是最需要纠结的问题。
多和团队伙伴沟通业务
有时候,能看到产品人抱怨他们的团队成员,比如:我们组里的人都不关心需求、他们只知道做,做了又做错,真是无语。
这个时候其实你要反思一下,是不是你从来不和他们沟通为什么需求要这么做,才慢慢导致这种情况的呢?
当然,我也清楚,不是所有的开发们、设计们都对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有兴趣,但是如果连懂都不懂,你怎么指望大家设计、开发出你想要的东西呢?
不妨在每个版本沟通需求的时候,顺便把每个需求这么做的原因也和他们沟通一下,不管是从数据分析结果、用户反馈,还是公司高层出于战略考虑,都可以说一说。
毕竟,我还是坚信,基于理解基础上的需求实现,从长远上看比较“安全”。
看数据结果前,辩证数据的真伪
很多产品经理会经常说,“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balabalaba…”,这都快成为一种口头禅了。
但是我要告诉你,如果数据本身就是错的,那么你所谓的数据结果就是个无稽之谈。
数据出错的可能性很多,因此,在说出“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这句开场白之前,先去了解清楚数据本身是否出错。
产品材料一定要文字留档
这是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请一定要记住。
刚进公司的时候,我发现公司里居然么有产品文档可以共享。了解产品基本靠多使用;要修改某个功能,基本靠经手人的记忆力。
这样是非常传统并且不科学的方法。一旦出现经手人离职的情况,接手人分分钟懵逼,说不定得让开发们找对应的代码才能仅仅解决了解概况这个问题。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产品的增删演变历史以及对应的需求文档。
需求要对接完整
工作中,会经常出现要和第三方沟通对接需求的情况,这个第三方有可能是公司外部的,也有可能是公司内部其他小组的。
有些产品觉得既然是技术对接,那么所有的事情就都可以等技术对接的时候再去做咯,然后就把所有的东西都丢给技术了。但实际上真是这样吗?
和第三方对接,本来就存在很多坑(文档不齐、接口不ok、对接时间超长等等),产品最好要能够在对接前期先准备起来,这样开发们在对接的时候也会比较方便和省时间。
尽量把对接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而不是任由发展。
要做好准备再拉人开会/讨论
越是工作到后面,越是讨厌开会,有时候甚至讨厌小撮人的讨论。为什么呢?
没错,头脑风暴是好的,但是同一件事,如果每次开会都是头脑风暴形式的,那么是非常让人心烦的。
因此,无论是开会还是讨论,都应该在之前就列出讨论的主题、围绕主题的一些点。这样大家就可以根据列的内容进行有条理性的讨论了,从结果上,也更容易有效果,搞定事情。
不要害怕变化
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我其实理解很多人会因为个人原因去拒绝这种变化,大家都是人,怎么会不明白呢?
但是,做产品人不可以这样,因为有可能会因为你的执意,导致团队在做错的事情。
这个时候,需要考虑的不是个人增加工作量的问题,而是对整体产品好不好的问题。如果确定对整体产品比较好,那么就该摒弃个人的负面情绪,顺势好好的执行下去。
要把锅背起来
产品经理是需求的开始,也是需求的结束。只要上线了,那么就说明你是允许这个上线行为的。
如果上线后程序有大bug了、某个功能被用户骂死了等等,产品经理都要学会去负起责任,如果负不了责任,那么至少要先把锅背起来。
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出问题就赖开发码太多bug了、测试不给力什么的,毕竟,你才是最终决定上不上线的人。
灵活看待制度
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出于对产品的考虑,是不是选择前者更为好呢?
一上线就bug反馈papapa,崩溃率papapa,用户差评papapa,这真是你要看到的结果吗?
你这个时候再去因为这些papapa去修复、去重新再上一个新版本,这又是多曲折。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不遵守制度,而是说要灵活的遵守制度。毕竟,情况是复杂滴,人是活滴。
执行想法成功落地本身比想法更重要
很多人会说,“我想法多”、“我思维活跃”,但是想法多真的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要吗?
想出来了,那之后呢?总要执行的吧。如果执行不了,那么你的想法就等于什么也不是。(当然,这里排除光靠想法去融资的,毕竟你的执行就是找到了人替你的想法买单)
不要不看重想法,但也不要把想法看的太重。真正创意意义上的想法,我认为注定是少数。而绝大部分的产品经理,你要清楚,你也许是暂时没有这个能力的。
你觉得我看死了你的能力?并没有。所有的创新其实哪里是凭空想出来的,都是基于对大势或是对环境或是对行业或是对用户的深刻理解,没有一定的经验是出不来的。我个人是不相信偶然事件的。
既然,暂时无法做创新,那么就该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在执行的过程中积累,为未来做准备,同时,从结果论上来说,也对结果负责了。
节操不要太高,但底线一定要有
很多产品经理很唾弃产品之间相互借鉴这件事,不管三七二十一,看你产品长的差不多就说你像素级抄袭,这其实是很呆逼的行为。(电商都长一样,你能说他们抄袭吗?)
如果正向的解释你看不懂,那就从反向想一想:目前这个互联网上,有什么产品功能或者产品形态是真正意义上没人做的吗?如果真的没有,那么你赶紧拉帮人去创业吧。
既然是已经存在的事物,那么人家坑都帮你踩平了,你何不借鉴一下现成的东西,再根据自己产品的情况去改良一下呢?还非得自己去全部踩一遍坑才满意吗?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就不要相信什么抄袭可耻了,应该认为借鉴有益才对;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也不要太执着于自己的爱豆是乔布斯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是乔布斯;
以上,对于“产品借鉴”的看法,是为了说明在很多事情的思考上,并不需要一板一眼。
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而不需要给自己设定一条无形的线,这个不可以做,那么不可以做。那样,你会把自己给作的累死。
虽然不需要那么有节操,但是底线还是要有的。违法乱纪相关的事情还是不能做滴,这个就不多加赘述了。
文 / 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