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第三人欺诈概念呢思维导图

第三人欺诈概念呢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暖橙 浏览量:22023-03-05 07:44:39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第三人欺诈概念呢思维导图

第三人欺诈概念是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依据《民法典》的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法院撤销后该行为无效。该代理行为构成表见代理。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三人欺诈概念呢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三人欺诈概念呢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3d2407943efdfb2c848baf9a05c8bf0

思维导图大纲

第三人欺诈概念呢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第三人欺诈概念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人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程度内,故仍应由民事法律、政策调整;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由刑法来调整。民事欺诈行为有民事内容存在,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实际行为。

3.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客观上不作履行合同的任何积极努力,或者是履行小部分而骗取大部分财物;而民事欺诈行为,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能够虽有可能无法完全履行,但能作各种努力。

4.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拿到对方当事人财物后,或携款潜逃,或是挥霍浪费,根本不想履行合同或将财物归还对方;而民事欺诈中,行为人在取得财物后,多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为履行合同创造条件。

5.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合同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而民事欺诈承担民事责任。

三、民事欺诈的构成要件

1.欺诈人。欺诈人的欺诈故意。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欺诈人的欺诈行为。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九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指针的概念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指针的概念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指针的概念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2aa6923489f1ba47049523c48186321

种子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种子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种子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c6c236be9c9c4ab7ba986270902a2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