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强调源头治理、全民参与,强化污染排放总量和浓度控制,增加了对重点区域和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等重点领域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的专门规定,明确了对无证、超标排放和监测数据作假等行为的处罚措施。会议决定,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以下由树图网小编为您介绍专家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解读内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专家解读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条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专家解读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条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7bc1418ac76ed86a110f85ec3e408cd
专家解读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条例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进程迈出关键一步。11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
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于1987年,并于1995年、2000年先后做过两次修改,距今已近14年未做修改。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修改,今年9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曾经公开《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公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意见征求。
对于污染排放总量和浓度控制,专家指出,我国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研究建立碳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近期发布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
对于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说:“大气污染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区域特征,但是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难以突破属地管理模式。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在环境保护上的意愿和资金投入以及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污染控制程度也差异较大。尽管我国此前出台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相关意见,但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这就需要通过立法,从法律层面确立起这一机制。”
周珂说,以往对污染防治,从国内外立法看,都是立足于对“无过错排放”造成的污染问题进行法律规制。但是现在很多排污者是明知、故意排放污染物。动机就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把污染成本转嫁给社会,从而获取非法利益。这种恶意排放是对法律的挑战。因此这次法律修订重点放在了对无证、超标排放的处罚上,非常有必要。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如何从大历史观学习中国历史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如何从大历史观学习中国历史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a22832470b2860422e8670dd763724d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大气污染气象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大气污染气象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a483b0d35efda796e050aa3e2b83a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