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欺诈用人单位,无权获得经济补偿思维导图

欺诈用人单位,无权获得经济补偿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没顾忌 浏览量:32023-03-06 00:55:46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欺诈用人单位,无权获得经济补偿思维导图

案例: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欺诈用人单位,无权获得经济补偿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欺诈用人单位,无权获得经济补偿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340f8e804db53b32b9a193361678403

思维导图大纲

欺诈用人单位,无权获得经济补偿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011年元月,一家公司在招聘IT人员,明确要求必须有研究生学历。只有专科学历的项x为获得该职位,便谎称自己是硕士研究生,并提供了伪造的文凭。公司随即与项x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在项x看来,虽起初的试用期内工资较低,但只要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即使被发现而解除合同,也能获得经济补偿金而不至于吃亏。可时间仅过了两个月,公司得知真相后,当即决定解除与项x的劳动合同并拒绝支付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认为稳操胜券的项x随即提起了诉讼。

点评:

法院并未判给项x经济补偿金,这意味着项x“钓鱼式维权”的结局,只能是向公司提供了两个月的廉价劳动。《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同样指出“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的劳动合同无效。在公司已明确招聘条件的情况下,项x弄虚作假,明显属于对公司的欺诈,公司也正是基于被欺诈而与之签订了劳动合同,该劳动合同当然违背了公司的真实意思。公司也就有权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经济法总论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经济法总论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经济法总论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2d55ce2911b37ec0578b721c28052e3

经济学原理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经济学原理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经济学原理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aa04c6f4ef4ccf3ce8ae0f75fb1d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