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矿区建设征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维导图

矿区建设征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空城旧人 浏览量:02023-03-08 01:52:33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矿区建设征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维导图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这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由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的,更是由土地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决定的。但在矿区建设征地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耕地流失严重、侵害农民利益等等。只有严格征地程序,限制征地范围,保护农民利益,才能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矿区建设征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矿区建设征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1219edebdbf3ea1bd595a09f919cf9d

思维导图大纲

矿区建设征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作为煤炭资源丰富的淮南,随着滚滚“乌金”重见阳光,为经济的崛起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由于开采速度和强度的不断加大,矿区规模日益膨胀,矿区建设如火如荼,必然需要大量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尤其是耕地,由于征收征用农民承包土地而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

一、矿区建设征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淮南矿区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长期大量的煤炭地下开采,占用了面积惊人的土地,产生了大范围的地表沉陷,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仅笔者所在的潘集区,在建的矿井就有3个,征地近4000亩。加上每年新增的采煤塌陷区和移民搬迁用地,实际征地数量远远大于上述数字。

尽管相关法律对征收土地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在征地拆迁方面的措施,但在实际征地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征收土地中的“公共利益”界定不清。何为“公共利益”?按照通常的理解,就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直接享受的共同利益。那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宪法》、《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都没有列举,只有原则性规定,不够具体、规范。笔者认为,所谓“公共利益”,包括诸如公共道路交通、公共卫生、灾害防治、国防、科学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公益事业。而矿区建设遵循的原则是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其最终目的是追求企业经济利益,能否属于“公共利益”值得商榷。凡不属于公共利益范畴取得土地的行为,都是民事行为,都必须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即便政府本身参与经济活动,也应作为私法上的平等主体,通过交易取得,而不应以行政手段征收征用。

2、征收程序简单粗糙。有关土地征收程序的规定不够明确、清晰,土地征收程序在法律中与农用地转用审批程序、建设用地审批程序等内容混杂在一起,缺乏条理性和清晰度。目前,矿区建设征地的大致程序是这样的:申请,需要用地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征地申请,申请包括征地目的、范围和用途。核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需要用地人的申请文件和有关法律规定,作出是否批准土地征收的决定。制定补偿安置方案,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征地后,由政府部门和需用地人协商制定征地范围内的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与通知,土地征收的申请被批准和安置方案确定后,予以公告并通知被征收人,征求意见。执行与完成,在需用地人缴纳土地补偿费用之后,需用地人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上述土地征收程序中,对被征收人的保护严重不足:一是被征收人在土地征收的过程中缺乏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征地行为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征收土地的条件和范围,被征地人无从知晓。二是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政府应听取被征地人的意见,但既然征地补偿方案已经确定,被征地人的意见还有什么作用呢?三是对被征地人的救济措施不足。《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由批准征地的人民政府裁决。既然补偿方案是政府制定的,最后却要政府自己来裁决,这样的救济措施形同虚设,实际意义不大。

3、补偿费用过低,拖欠、挤占补偿费的情况比较严重。目前,征收土地补偿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补偿费、拆迁费、青苗费、搬迁费和安置费。以淮南为例,土地补偿费每亩18000元,青苗费,水田每亩1200元,旱田每亩1000元,拆迁费每平方400元,加上安置费合计28000元。据笔者了解,这个数字在安徽全省是偏高的,其他地方的补偿安置费用还要低。土地征收的补偿性是基于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目的,被征地者为了公共利益而作出了牺牲,理应由全体受益者对其进行补偿,以示公平。然而,在实际征地过程中,这种补偿性与土地的市价相比,土地征收的补偿费往往不能如实反映土地的实际价值,征地补偿标准过低,使失地农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从而侵犯农民的利益。同时,由于征地用途不同,所得征地补偿费用也不同,在农民间引起很大争议。

另一方面,由于征地补偿费不是直接发到农民手上,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不能把补偿费及时足额到位,而是拖欠、截留和挤占。更有甚者,贪污、挪用农民的征地补偿费用。近几年,各地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查处的此类案件不在少数,2005年,某镇一副镇长为用于赌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挪用农民的征地补偿费竟达千万元之巨,致使大批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4、土地征收范围过大,耕地流失严重。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现在全国耕地保有量只有18.3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且现在还有流失加剧的趋势,过滥的土地征收正是耕地流失的主要途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必须保持18亿亩。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是我国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物权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滥征、乱征农民土地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村耕地流失十分严重。即使按正常征地程序审批,农民也拿到了足额的补偿款,但土地被征完了,农民仍将面临生活无计的窘境。2008年4月2日《检察日报》登载:“贵州省贵定县失地农民哭问生计:‘土地没有了,活路在哪里?’”。 长期以来,农村为我国的工业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泛滥的土地征收使农民生活雪上加霜,甚至出现生活水平倒退的现象,大批农民成为做工无岗、种田无地、吃饭无钱的“三无农民”,社会公平受到严重损害。

5、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难。矿区生产生活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料和其他废弃物,不但严重污染环境,也占用大量土地。仅废弃矸石,淮南境内目前仍存在数十座矸石山,逶迤连绵,占地数千亩。同时,由于开采历史久远,地面塌陷严重,目前淮南矿区采煤沉陷区总面积已近140平方公里,其中约18%为积水区,沉陷区地表最大下沉达21.3米,最大水平移动为6.9米,这充分说明淮南矿区地表沉陷范围和沉陷程度大、受损严重的特点,给农田、地面建筑、设施造成较大损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笔者所在的潘集区为例,以淮潘公路为中轴线的潘集区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路南蜘蛛网(输变电线路),路北臭水塘(采煤塌陷区)”,采煤塌陷区造成的土地流失由此可见一斑。

二、对策建议

1、制定《土地征收征用法》,完善土地征收征用法律制度。随着《物权法》的正式实施,依法保护物权人的合法权益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为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利益,规范土地征收征用行为,有必要尽快制定《土地征收征用法》。《土地征收征用法》应严格规定征收征用土地的条件、范围、程序和补偿范围、标准,依法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规范征地制度,规范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在征地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主体地位,强化征地过程中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依法获得合理补偿的权利。尤其要科学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公共利益”本身就是发展、变动的,它适应不同时期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但“公共利益”必须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由于“公共利益”概念的抽象性,为任意解释“公共利益”、随意扩大征地范围留下了空子,以至于出现“公共利益”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往里装的情况。为避免出现这类现象,有必要对“公共利益”的范围作出明确的界定。

2、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着力解决征地范围过宽、规模过大、补偿安置不到位、产权不清以及与被征地农民协商不够等问题。征收将直接导致人们财产所有权的转移,尤其对广大农民来说,房屋和承包地是其居住和生活的根本物质保证,一旦被征收,将对其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征收的权限和程序”只能由法律严格规定,以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我们这里讲的程序,既包括作出征收决定的程序,也包括征收决定作出后,实际拆迁和补偿的程序。

在整个征地程序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增加征地批前协商环节,建立补偿标准听证制度。逐步建立规范、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征地程序:国家有关部门要对拟征用土地的申请严格审查,征收、征用农民承包地的方案应在确定前与被征地方充分协商,方案经依法批准后,应及时予以公告;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经营户对征地补偿标准、安置方案有异议,要求听证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听证;征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方案批准后的一定期限内全额支付;对违法征地、占地,擅自扩大征地、占地范围,或者未按时足额支付补偿的,承包户有权拒绝交地;对争议较大,协商不成的,应当提供司法救济渠道,允许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提起诉讼。

3、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工业化的发展再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对失地农民绝不能一“赔”了之,而应充分尊重农民的发展权,让农民在工业化进程中,分享到发展的成果,这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目前的征地补偿费范围比较狭窄,仅限于土地补偿、地上物补偿和搬迁费用,不能涵盖农民因土地被征收而造成的实际损失。在上述补偿范围的基础上,至少还应加上下列补偿项目:邻接地损失补偿,主要用于土地被征收,导致残存的土地或邻接地地价下跌或遭受的其他损失;失业者补偿,主要用于土地被征收后原土地权利人失业期间的损失;间接可得利益损失补偿,主要用于被征地者土地被征收后遭受的间接损失。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地的价值和人们生产生活的费用也在不断提高,而目前的征地补偿标准还是几年前制定的,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提高补偿标准势在必行。由于征收土地是为了公共利益,被征地者也是受益者,并且征收行为带有国家强制性,不可能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对被征地者的损失给予足额赔偿。但是,应当综合考虑征收的目的和必要程度,并参照现实的生活水平,给予公平和恰当的补偿,尤其更加注重对被征地者的生活补偿。所谓“生活补偿”,不是对个别财产的价值进行补偿,而是着眼于作为整体的人的本身予以补偿。如村落整体搬迁,村民失去的不仅是房屋耕地,更失去了基本生活条件,在此情形下,仅仅给付财产补偿,不足于恢复与原来同等的生活状况。此时,要更加强化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社会救济等保障措施,解除失地农民生活的后顾之忧。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堵塞漏洞,确保征地补偿费及时、足额给予被征地农民。

努力拓宽就业门路,多形式、多渠道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鼓励用地单位尽可能把适合于农民就业的工作岗位,优先安排给被征地农民。免费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竞争力。支持被征地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鼓励被征地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鼓励农村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开发建设,以使农民获取长期、稳定的收入,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加快塌陷区治理工程,减少土地流失。根据不同采煤方法所形成的不同塌陷区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副则副,综合治理和利用。在这方面,淮南矿区采取多种措施,投资百亿以上,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对塌陷积水区进行改造后,开发为水产养殖基地;对塌陷稳定区,用煤矸石进行回填作为建筑用地,每年开发数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对塌陷区边缘进行休整,可直接用作耕地,每年新造耕地上千亩。如潘一矿塌陷区,原始地表沉降0.5米至3.0米,最大下沉为3.5米。由于地处潘集农业区,所以对下沉量小于3.0米的范围,利用煤矸石或粉煤灰进行回填,复土造地,直接用于农业耕种。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四十三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c248038eedd533c6e475027c13ca59f

厌卷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厌卷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厌卷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e46f965fa2746a47737c4a14f0938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