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在进行刑事诉讼的一个监督汇总,需要正确其主要的价值取向的问题,那么在价值取向的一个分析里面,来自不同观点与及不同国家的要求。对于我国实行的监督是如何进行一个前进的呢?下文将会进行分析,树图网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刑事诉讼监督的价值取向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刑事诉讼监督的价值取向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26b8a777e71c6a5410662daf8076d40
刑事诉讼监督的价值取向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刑事诉讼监督之所以存在困境,主要是未能正确理解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而盲目受西方法学影响,将检察机关弱化为只享有狭义司法权的诉讼机关。有学者指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法律监督的诉讼化倾向,一是长期以来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在主导倾向上并没有跳出诉讼监督的范围,二是法律监督的手段就是诉讼监督的手段,如批捕、公诉、抗诉等。这一观点很好的反应了检察权在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困境。诉讼监督是法律监督的实现手段,法律监督高于诉讼监督,因此刑事诉讼监督的价值取向必须与法律监督的价值取向相契合,才能获得监督上的合宪性,从而实现自身的机制完善。
法律监督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特有权力,是专门国家机关代表人民对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旨在防止权力的失控。众所周知,我国的法律监督制度是沿着古代御史制度,改造前苏联的法律监督制度而形成的中国特色检察制度,这与西方检察制度有明显差异。在西方大多数国家,检察权等同于国家追诉权,是一种诉讼程序性权力而非实体性权力,并不发生审判监督的法定效力。但是,我国检察机关已经不是传统的诉讼机关,而是保障宪法和法律统一实施的法律监督机关,中国“检察院的性质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而不是单纯的公诉机关。中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既通过诉讼形式进行监督,也通过非诉讼形式进行监督。
由此可见,刑事诉讼监督并非诉讼活动的一种,在学科分类上亦不能归入诉讼法学,而是应作为法律监督的手段之一,享有高于刑事诉讼活动的专门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专门地位是有限制的,即必须以相应的诉讼活动为对象,而不能推广为前苏联模式下的一般监督。法律监督的对象是国家权力,而不是国家个体——公民,对象模糊的一般监督实际上是将国家权力直接置诸普通公民之上,使其蜕变为特务警察权,最终反噬民主政治。因此,刑事诉讼监督的专门性既体现在它高于刑事诉讼活动,又体现在它固于刑事诉讼活动,始终以维护刑事诉讼的公正为目标。
法律监督就是这样一种外部监督,在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上存在明确的对立性。由此可见,在刑事诉讼监督中,由同一个部门承担刑事控诉职能和刑事诉讼监督职能,尽管有利于工作开展的便捷,却在法理上存在严重悖论。“如果不甚恰当的将刑事司法活动比拟为一种竞技活动,那么,控辩双方是运动员,法官是裁判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当事人的检察官如果享有对法官的法律监督权,那么存在一个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悖论——检察官成为“法官之上的法官”。很显然,这一悖论的产生就是忽略了监督的外部性,犯了“理发师为自己理发”的错误,因此目前一些改革试点检察院另行组建独立于侦监、公诉的诉监局来履行诉讼监督职能,是势在必行的权力科学配置。
刑事诉讼监督同样具有事后性的价值取向,一味强调对刑事诉讼活动的事前监督,将使检察机关直接插手侦查、审判机关的职权活动,导致公、检、法三家的零和博弈,阻碍刑事诉讼活动自身的正常进行,偏离追诉犯罪和保障人权有机统一的初衷。就目前实践中来看,刑事诉讼监督的手段基本都具有事后性,如此才能避免与刑事控诉职能相冲突。但值得一提的是,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仅有“监督审判活动是否合法”、“派人出席法庭”等抽象的规定,缺乏实质性程序和手段,由于缺乏对事后性的正确认识,导致在监督上不能厘清时段,而过多看重诉讼活动的实体博弈结果,造成“检察院监督审判,法院也可以监督检察院”的混乱局面。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战斗的基督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战斗的基督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d168acd0cd9f767f809c7a5df86e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