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犯罪未遂地是否属于犯罪地思维导图

犯罪未遂地是否属于犯罪地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时光静好 浏览量:02023-03-08 13:04:34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犯罪未遂地是否属于犯罪地思维导图

犯罪未遂地也是属于犯罪地的,犯罪未遂仅仅代表着犯罪结果未得逞而不是未实施犯罪行为,犯罪未遂地也就是犯罪实施地。所以下面是树图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犯罪未遂地是否属于犯罪地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当然大家也可以咨询树图网。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犯罪未遂地是否属于犯罪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犯罪未遂地是否属于犯罪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400a4f047bc0335d14310868d6dc9b6

思维导图大纲

犯罪未遂地是否属于犯罪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犯罪未遂地是否属于犯罪地

属于。犯罪地指的是与犯罪行为全过程相联系的地域范围。包括犯罪预备地、犯罪实施地、犯罪结果地和销赃地等。从犯罪结果的严重程度来划分,还可分为主要犯罪地和一般犯罪地。犯罪未遂地就是犯罪实施地,因此属于犯罪地。

二、犯罪未遂的特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实行行为的着手: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着手是实行行为的起点。应该从主客观统一的意义上把握着手:主观上,行为人实行犯罪的意志已经通过客观的实行行为开始表现出来;客观上,行为人已经开始直接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着手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反映了着手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为认定着手实行犯罪提供了一般标准。

着手实行犯罪的共同特征:

①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已经同直接客体发生了接触,或者说已经逼近了直接客体。如拿刀对准被害人。

②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是可以直接造成犯罪的结果的行为。如举枪瞄准被害人。

③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犯罪客体的行为。

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

结果犯,刑法分则明确规定以一定的物质性的犯罪结果作为其犯罪构成的客体要件的结果犯,应当以法定的犯罪结果是否发生,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志。如故意杀人罪。

行为犯,刑法分则明确规定以完成一定的行为作为其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为是否完成,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志。如强奸罪。

危险犯,刑法分则明确规定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其犯罪构成要件的客观要件的危险犯,以是否造成了某种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志。如破坏交通工具罪。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行为人没有预料到或不能控制的主客观原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应当具备质和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1)从质上说,只有那些违背犯罪分子本意的原因才能成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2)从量上说,那些违背犯罪分子本意的原因必须达到足以阻碍犯罪分子继续实行犯罪的程度。因此,有些犯罪分子遇到一些轻微的阻碍因素,例如在抢劫罪中遇到熟人,在强奸罪中由于被害人请求等,犯罪分子就中止了犯罪,应该认为是自动中止。

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的种类包括:①犯罪分子自身方面的原因,如能力不足、主观认识错误;②犯罪分子以外的原因。主要有:被害人的反抗;第三者的出现;自然力的破坏;物质阻碍,如撬不开门;时间、地点的不利影响等。

综上所述,犯罪未遂的三个特征是一个有机整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未遂的前提条件;犯罪未得逞是犯罪未遂的形态条件;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犯罪未遂的主观条件。在这三个条件中,前两个侧重于揭示犯罪未遂的客观特征,第三个侧重于揭示犯罪未遂的主观特征,这三个条件以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揭示犯罪未遂的本质。

三、犯罪未遂处罚原则

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是犯罪未遂的特征与处罚原则。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个构成要件或特征也是与故意犯罪的其他停止形态相区分的标志:

第一,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与犯罪预备相区别;

第二,犯罪未完成(未得逞)而停止下来,这与犯罪既遂相区别;

第三,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导致的,这与犯罪中止相区别。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都是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的犯罪未能得逞,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区分的关键点。

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如《刑法》第236条强奸罪的着手实施行为就是对被害妇女实施暴力、威胁等手段,以达到强行奸淫的目的。可以这样认为,犯罪预备行为是为分则具体犯罪构成行为的实行和犯罪的完成创造便利条件,为其实现创造可能性;而犯罪实施行为则是要直接完成犯罪,变预备阶段实行和完成犯罪的现实可能性为直接的现实性。

从时空阶段上看,犯罪预备只存在于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只存在于实行阶段,而犯罪中止则既可以存在于预备阶段,也可以存在于实行阶段。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两百三十六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中考分流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考分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考分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eb34724595145b8c944d511aee4d728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4bc45adbcee0fd278868f76328131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