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浅析青少年侵犯财产罪的特点、原因适用法律的现状及对策思维导图

浅析青少年侵犯财产罪的特点、原因适用法律的现状及对策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甜味仙女 浏览量:12023-03-08 16:14:08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浅析青少年侵犯财产罪的特点、原因适用法律的现状及对策思维导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就侵犯财产罪明确罗列了14个条款12个罪名。司法实践中,此类犯罪所占比例较大。根据某县院今年度所受理的刑事案件统计,涉嫌侵犯财产罪的有86人,约占总受理数的40.5%,而青少年犯该罪的就有37人,约占侵犯财产罪的43%,且呈上升趋势。笔者现就青少年犯该罪的特点、原因及法律调整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浅析青少年侵犯财产罪的特点、原因适用法律的现状及对策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浅析青少年侵犯财产罪的特点、原因适用法律的现状及对策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6cceca973b269cda384ba186ac8dc04

思维导图大纲

浅析青少年侵犯财产罪的特点、原因适用法律的现状及对策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青少年侵犯财产罪的主要特点

(一)犯罪主体趋向低龄化。青少年犯该罪年龄最小的才15岁,集中发案年龄段一般在16—20岁之间,有些犯罪分子在此年龄段已是“二进宫”。

(二)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整体文化层次基于小学毕业,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很少。

(三)动机过于单一,起意自由,没有很强的目的性,没有作案前的深思熟虑、策划准备等,一般突出一个“钱”字。

(四)农村人员居多,他们往往与城镇无业人员纠集在一起扒窃、盗窃或抢劫,在城镇居民中流窜作案。

(五)分工作案,干净利落,手段趋于成熟。如5月份,犯罪嫌疑人曹某等六人经过简短分工,持刀在一辆中巴车上实施抢劫,由一人控制司机、一人控制售票员,其余四人在车上对乘客搜身,抢劫后,迅速逃离现场,整个作案时间不到5分钟。

(六)结伙犯罪增多。在抢劫犯罪中,他们一般至少三人,多则六、七人。该县99年度青少年涉嫌抢劫犯罪中,结伙犯罪率高达90%以上。

二、青少年侵犯财产罪的主要原因

(一)强烈的物欲观念导致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失衡。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发育相对滞后,知识窄,是非观念模糊,自控能力差,追求享乐,崇尚“拜金主义”,满足于高消费,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调整、支配。如犯罪嫌疑人谈某等三名学生(均不满18岁),平时不求上进,思想散漫,游手好闲,满足于简单的物质欲望,而处心积虑,持玩具手枪流窜至邻校实施抢劫,以至锒铛入狱。

(二)“拜金”式家庭观念,对当前青少年身心侵害程度相当严重。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启蒙教师,其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子女成长影响深远。一些家庭,过于追求物质欲念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正面教育、引导,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只知道“金钱”而不知其他,长此发展,便形成了“拜金狂”、物质的奴隶。这些青少年在畸形的家庭环境下,很难走上正轨。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涉嫌抢劫、盗窃的青少年犯,其父母均是个体经商者,因为长期忙于生意,致使子女在成长中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以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三)一味地“以学为本”、“四缺三”教育体系,误人子弟。学校教育管理没有形成配套的文化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只片面追求升学率,一门心思放在“尖子生”身上,对一些学生物质上的攀比,吸烟、喝酒、讲吃穿等不良现象却不闻不问,任其势态蔓延,蕴育了滋生犯罪的土壤。

(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心理腐蚀也不容忽视。当前社会腐败现象的滋生,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分配的不公,一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奢侈腐化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生活方式严重地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一些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走上倾斜,他们信奉那种“阔气”的生活环境,出入比“座骑”、穿戴比名牌、吃喝玩乐讲档次,物质追求高消费,资历匮乏者,却变着法子讲排场,爱幕虚荣,如此下去,很难想象他们不误入歧途。其次,就业难问题更是当前社会存在的普遍的严重的问题,一些无业人员四散于社会,他们求业无门,便厌世疾俗,其行为一旦与“经济利欲”挂勾,很有可能沦落为罪犯。另一方面,社会目前还不能正确对待那些曾经犯罪的人,对他们不管不问,甚至蔑视他们,造成这些人思想包袱过重,改造后心理障碍加剧,很容易“破罐子破摔”,走“回头路”。

三、侵犯财产罪法律调整的“误区”

主要表现在:

(一)“以罚代刑”的判决结果普遍适用于侵犯财产罪,对青少年本身又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根据对某县法院就侵犯财产罪判决结果进行统计,90%以上均科以罚金刑,而对青少年犯该罪的判决比例则更高,在92%左右。据调查,判决前实际缴纳了罚金的,在同一种犯罪、一种量刑幅度下,其主刑普遍比没有缴纳罚金的要低,可见,自由裁量权在某些时候也会成为一种交易的手段,然而根据青少年实际情况看,他们不可能有相当的经济收入与个人财产,对青少年科以罚金刑,显然不符合社会现实。一些青少年可能因为“又打又罚”,从此背上沉重的包袱,跌下深渊。根据调查发现,青少年犯侵犯财产罪后,相当的罚金是由其近亲属或监护人缴纳,这无异于是由其亲属或监护人代其受罚,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罪责相适应”的立法原则。

(二)对侵犯财产罪适用“以罚减刑”,会使青少年的意识取向产生错觉。侵犯财产罪的青少年犯罪分子,大都是在“利欲”的驱动下为所欲为,对其普遍适用罚金,似乎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很合情合理合法。可是,罚金一旦成为某些法官量刑的标尺之后,其不良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我们在审查一起共同抢劫罪案时,发现同是主犯,第一被告人的主刑期却比第二被告人的少一年,据说是因为第一被告人认罪态度好。而实际上,只不过是第一被告人已缴纳了罚金。这种现象无疑给被告人一种错误的理解:即犯下该罪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有钱就行。更有个案,法官明确表示:只要交钱,就能判缓刑。可见,法在某些素质极低的执法者手中成了一桩交易的砝码。于是,玩世不恭者,事后更会变本加厉,从社会上“捞”回自己“损失”,从而形成误导,有可能会使他们重蹈覆辙。这是刑法就该罪的立法精神所不愿见到的。

(三)一味地在侵犯财产罪领域对青少年适用罚金刑,极大地损毁法律的尊严。如前所述“以罚代刑”、“以罚减刑”的不良现象,本身就是对刑法的亵渎。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侵犯财产罪的人犯,其个人或家庭经济现状确实匮乏,对他们科以罚金,无疑是“纸上谈兵”,自然也就存在执行难的问题,这必然损害法律的严肃性。

四、对策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中级 第10课 主再临与末世的预兆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级 第10课 主再临与末世的预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级 第10课 主再临与末世的预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09f757ed86ed6f708497e92e276013c

1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Research Paper Writing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1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Research Paper Writing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1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Research Paper Writing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62e446873b50fbcb9007c796474d9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