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需要通知警方及时救治伤员,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逃逸会构成刑事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也就是我们通俗说的坐牢。近日苏州黄埭发生车祸致人死亡司机肇事逃逸还一脸冷漠不知悔改,该案会不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下面树图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下。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苏州黄埭发生车祸,会不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定罪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苏州黄埭发生车祸,会不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定罪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814a44ac8727decf070b5bc0b9d7f36
苏州黄埭发生车祸,会不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定罪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通报:3月31日14时03分,相城区黄埭镇春申路、华阳路路口发生一起四车追尾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无其他人员伤亡。经初步调查,肇事司机杨某某(男,43岁,台湾籍,住昆山市)驾驶白色丰田轿车先于13时45分,在黄埭镇春叶路与停在路边的车辆相撞后逃逸,行经春申路与华阳路路口时,追尾前方同向等候红灯的白色本田轿车,并导致连环追尾前方两车,致四车相撞,其中被撞白色本田轿车司机郭某某(男,28岁,射阳人)受重伤,送医抢救无效死亡。目前,杨某某已被警方控制,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危险方法是指其与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方法一样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性质,即同质性。现实中危险方法的表现形式多样,但其目的性确有不同。有的虽然表现形式相同,其目的性也会不同,如同样是用机动车撞人,有的是对特定的人员实施的,有的是对不特定人员实施的,二者在刑法中的罪名往往是不同的。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国家对社会公共安全的管理秩序,这里的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犯罪对象是不特定的人或者公私财物。所谓不特定性是指刑法中的危害行为侵害的犯罪对象或者造成的危害结果事先无确定性,行为人对此既无法预料也难以控制,它反映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本质特性。这里的不特定应当从三方面理解 :①犯罪对象的不确定性,即犯罪行为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某几个少数特定的人或某项特定的财产,而是犯罪对象的目标和范围不确定。②犯罪对象虽然确定,但危害结果的不确定性,即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是确定的,但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多少以及严重程度都具有不确定性。③犯罪对象和危害结果都是确定的,由于犯罪对象的范围大、数量多、后果严重,某些情况下也视为具有不确定性。
可见,对本罪不特定性的认识不能绝对化,危害公共安全的不特定性并不是简单地局限于犯罪对象是否确定,关键在于犯罪行为在客观上是否反映了危害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本质特征。只要其行为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不特定性,就具备了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犯罪客体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定额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定: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共同之处:三个罪名既然都规定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最主要的共同之处就是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三者之间的区别。其区别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主观方面不同。正如前所述,危险驾驶罪在主观上持希望或放任的故意。而交通肇事罪是典型意义上过失犯罪,主观上只能是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主观上是故意,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主观上为过失。
其次,在行为方式上不同。危险驾驶罪只包括醉驾和追逐竞驶两种行为,交通肇事包括一些违反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要求实施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但犯危险性相当的危险行为。不应包括醉驾和追逐竞驶的行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_副本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_副本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672f555831e7d9a3bb2cf2fb792cb49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抓住重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抓住重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c49e4799ddf94a339c56e46eb96a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