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浅析贪婪心理思维导图

浅析贪婪心理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深知 浏览量:72023-03-09 03:53:20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浅析贪婪心理思维导图

虽然诱发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贪婪心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而贪婪心理有各种“借口”和作用方式,认识这些作用方式,对于预防职务犯罪有重大的价值。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浅析贪婪心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浅析贪婪心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3b4ee5f6b5884b0ade79a4aa89e20ae

思维导图大纲

浅析贪婪心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权力寻租心理

受不正确的利益观念影响,犯罪行为人认为一切都是可以用钱交换的,因而把权钱交易、收受贿赂视为理所当然。在他们眼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过是一种待价而沽的特殊商品。在这种交易心理驱使下,他们把职责范围内应该承办的事情与按劳取酬划等号,不送礼不办事,甚至伸手索要所谓“辛苦费”、“好处费”。他们认为官就是特权、钱财的象征,自己就应该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高人一等,于是公权私有、公款私用、公车私享成为理所当然,完全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

侥幸心理

一位贪官在悔过书中写道:“在接受第一笔贿金时,我感到很别扭,总是胆战心惊。可转念一想,两个人的事,你知我知,不会出问题的,即使出了问题死不承认又奈我何,这种侥幸心理使我一步一步走向了罪恶的深渊。”侥幸心理是腐败分子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特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行为的后果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大大高于受惩罚的恶果时,并且在他之前的类似行为在逃避处罚方面都获得成功时,就会促使犯罪分子实施某种行为。一些人在实施贪污或受贿犯罪行为时,也曾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可是面对金钱,往往侥幸战胜了理智。尤其是当看到别人贪污受贿没有事,就产生了铤而走险的侥幸心理

法不责众心理

目前,“窝案串案”成为职务犯罪的一种新动向,其实质就是行为人期望通过集体决策分散责任以逃避惩罚。窝案、串案等“群蛀”职务犯罪案件多发的现象很能说明这一问题。认为几个人合伙以权谋私,掌权的、签字的、管账的都有份,各方利益均沾,出了事儿共同承担责任,即使出了问题也可以一手遮天,或者凭借厚实的关系网络化险为夷。“法不责众”意识在传统法文化中由来已久,它在某种程度上为腐败分子提供了一个心理保护层,同时在客观上也成为反腐败的心理障碍。

攀比导致的失衡心理

为公无过心理

即一些人头脑中存在的“我不是为了我自己”,“只要为公,自然无过”观念。在这种心理支配之下,他们滥用权力谋取地方利益和单位利益,置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于不顾。与此同时,他们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为单位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占点小便宣,得点好处无可厚非。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们的思想防线逐步放松,从小打小闹开始,贪污数额由小到大,贪欲也随之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情、“面子”观念根深蒂固,而人情化和关系网很容易使人丧失原则,不少公职人员正是在“人之常情”“情面难却”等心理驱动下而丧失心理防线的,这是领导干部从量变到质变,从而逐渐走向犯罪的必然原因。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发展心理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发展心理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d9e11d28a1492b611451ceb87ec6713

心理学基础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心理学基础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心理学基础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93a6cf2bc42ea9b5b21089405cf9c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