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台“大戏”的“演员”虽是市场主体,但“导演”却是政府。因此,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症候”在经济领域,而“病根”却是行政体制机制。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推动自主创新,首先行政管理体制要创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转方式突破口在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转方式突破口在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5b61a1de9f9b4e6449b680512ebb950
转方式突破口在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年广东的“头号工程”。汪洋书记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推动力是自主创新,而体制机制是自主创新的持久保障。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推动自主创新,首先行政管理体制要创新。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担负推动和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加快突破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政体制机制束缚,率先占得科学发展的先机。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表面上是经济问题,实质上是行政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明显带有“体制机制决定型”的特点,有什么样的体制机制,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要求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回顾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党中央在1995年就已经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2007年,中央又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但多年过去了,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发展经济的增长方式仍没有根本性转变。之所以多年来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根源之一就在于行政体制机制制约。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台“大戏”的“演员”虽是市场主体,但“导演”却是政府,因此,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症候”在经济领域,而“病根”却是行政体制机制。突出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政府角色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仍是经济建设型政府,大部分精力和资源都用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上,而不是放在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行政环境上,放在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上,所以难以集中资源、精力、时间去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积极引导、激励和约束企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微观层面,行政管理体制的专门领域如财税管理体制、科技管理体制、环保执法体制、人才管理体制、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价格管理体制、资源管理体制、金融管理体制、市场监管体制等方面,都存在改革滞后问题。
加快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行政体制改革新突破
加快政府角色定位和职能重心的转变,由经济发展型政府向科学发展型、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强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从缺位的地方补位,弱化微观管理和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从事市场经营职能,切实使政府“腾出手来”、“省出钱来”、“找出空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纵向上,要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富县强镇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以“简政扩权增财力,服务发展转职能”为主线,大力简政放权,增强地方财力,提高直接面对市场和社会的基层政府整体执行力。横向上,通过加快政企、政事、政资、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提高政府集中精力、资源和力量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能力。
深入推进大部门体制,落实部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责任。总体上看,当前政府部门仍然偏多,导致部门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上相互扯皮,有好处大家都去争,有责任大家都去推。大部门体制改革有利于解决政出多门、责任推诿、交叉扯皮等问题。
通过行政资源整合,提高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久力和攻坚力。只有对行政资源实行大范围合理优化配置,才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刀刃”上,发挥整体合力,集中进行持久攻坚。因此要加快优化行政资源配置,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有限的政府资源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倾斜。
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和扩大内需为核心,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着眼于社会事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构筑基础优先、服务公平、区域均衡、门类齐全、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促进城乡和区域平衡发展,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推动城乡收入与人均GDP同步增长。通过改革,减少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切实增强居民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加快深化专门领域的体制改革,推动自主创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人才引进方面的开放,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保障。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从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强化对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科技和社会保障等关键服务和管理领域投入,加大财政支出对创新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深化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资源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的自主定价功能,推动企业走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之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大型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放宽市场准入,健全服务体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多种所有制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环境。深化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增强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功能。深化科技、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市场导向,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决策、执行、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行决策权上移、执行权集中、监督权外移,构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使地方各级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上更加科学民主,执行上更加集中高效,监督上更加有力到位。
加快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地方政府内在激励和外在约束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只有上级调整“指挥棒”的指向,考核政绩真正不再以GDP论英雄,下级政府才能把更多精力用到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用到改善民生上面,用在主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因此可考虑将节能、降耗、减排、激励企业和社会自主创新、引进高级创新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并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促使地方政府通过自主创新走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内涵式经济发展之路。
谋改革之道,精改革之技,练改革之功
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机构编制部门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具体谋划者和组织实施者,要善谋推进改革之“道”,提高推进改革之“技”,练就推进改革之“功”,努力当好省委、省政府谋划改革的助手、鼓动改革的推手、实施改革的能手。
精改革之技,建立高效联动的改革协调机制。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改革进度、增强改革力度、拓宽改革幅度、延展改革深度,提高各项改革措施的执行力,使改革更好地服从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练改革之功,全面加强编办自身建设。重点是牢固树立“四种意识”,提高“四种能力”:一是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服务大局能力。二是增强改革意识,提高开拓创新能力。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四是增强廉政意识,提高干净干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