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之词语 上思维导图

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之词语 上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一生孤注掷温柔 浏览量:02023-03-13 17:33:47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之词语 上思维导图

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之词语 上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之词语 上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之词语 上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1915d5c6e71108ef94483af90b8db39

思维导图大纲

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之词语 上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 12 类。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和代词是实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说明:现代汉语中的实虚词种类不同于古代汉语的实虚词。古代汉语中实词主要有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等, 虚词主要有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等。)短语是词的组合, 是意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故又称词组。

一、词的概念和分类

(一)词的定义

词是指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的意义相结合而成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以上对词的定义包含如下四层含义:

第一、词的语音形式是固定的,这不仅指一个词的声韵调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也指词的内部结合紧密,不允许有停顿出现。“破读句”就是破坏了词的结构状况。比如“参加入学考试”,应该读成“参加/入学/考试”,不能读成“参/加入/学/考试”。

第二、词都有跟语音形式相匹配的完整而明确的意义,比如“玻璃”是一个词,意义很明确,但是“玻”或“璃”单独就没有意义了,它们都不是词。

第三、它还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功能,所谓“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第四、在前面三个前提下,它还应该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一方面跟短语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又跟语素区别开来。因此,词汇中所有的词原则上都可以从“语音”“词义”和“功能”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例如:我爱祖国的语言。可以切分为“我/爱/祖/国/的/语/言”七个最小语言单位,但是,只有“我”“爱”“的”三个才能够独立成词;“祖”和“国”、“语”和“言”结合起来才成词。另一方面,“祖国的语言”虽然符合前面三个条件,但是它并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不是词,而是短语。

(二)词类

词类专指词的语法类别,不同的词类在形态、意义和功能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不同。词类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汉语词类的第一层次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区别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和叹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1、名词

(1)定义:表示人、事物和时间、处所、方位名称的词。

(2)特点:①绝大多数能受“数词+名量词”短语的修饰或补充。②一般不能受副词的修饰。③最主要的功能是做主语、宾语和定语。④除时地方位名词外,一般不能直接充当状语。⑤一般都可以充当介词的宾语。

2、动词

(1)定义: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在、消失等的词。

(2)特点:①一般能跟否定副词“不”“没”“没有”相结合。②大多数动词不能跟程度副词“很”“非常”等相结合。③动词重叠可能表示短时态或尝试态。④动词后可以带名词宾语、双宾语、动词宾语、形容词宾语、小句宾语。⑤大多数动词可以带动量补语。

3、形容词

(1)定义: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2)特点:①能受“不”和“很”的修饰,后面不能带宾语。但状态形容词不能受“很”之类程度副词修饰。②可以按一定的方式重叠。③大部分状态形容词做谓语、宾语时,后面要加“的”,做补语时动词后一般要加“得”。④一般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可以做定语和状语。

4、数词

(1)定义: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2)特点:①做主语和宾语。如:五乘以九等于四十五。②做谓语。如:后天初八。③做定语。如:七人、四室二厅。

5、量词

(1)定义:放在数词或代词后面表示人、事物及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2)特点:①可以和数词直接组合。②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③具有模糊语义特征。如些、点、帮、群、缕、股等量词意义都具有模糊性。

6、副词

(1)定义: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而一般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

(2)特点:①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②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做补语。③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7、区别词

(1)定义:表示事物的属性、能区分事物的分类、一般只用来修饰名词及名词性短语的词。

(2)特点:①不能单独做主语、宾语。②不能受数量词修饰。③不能做谓语。④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⑤一般不能用“不”否定。⑥能做定语,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8、代词

(1)定义:具有指示、替代功能的词。

(2)特点:①与所代替、指示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②不与任何人物、施为、性状发生固定的联系,可以在不同的场合指定不同的人物、施为、性状。

9、拟声词

(1)定义: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2)特点:①可做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②不受程度副词修饰。③可以重叠。

10、叹词

(1)定义:表示感叹、招呼、应答的词。

(2)特点:①能独立成句。②能在句子里充当独立成分。③位置灵活多变,可在句前、句中、句末表示各种强烈的感情,如愤怒、鄙视、斥责、喜悦、伤感、惊讶、醒悟、诘问等。

11、连词

(1)定义:连接词、短语、句子或句群,表示它们之间逻辑关系的词。

(2)特点:①本身不能单说,也不能同被连一方一起单说。②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③同类连词不能在同一层次上连用。④可以位于主语之前,也可以位于主语之后。

12、介词

(1)定义: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2)特点:①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因缘等意义。②不能重叠。③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和趋向动词“来、去、上来、下去”等。

13、助词

(1)定义:独立性最差、意义最虚、附着在其他语言单位上表示一定辅助性附加义的词。

(2)特点:①黏附性:必须附着在别的词语的后头或前头。②凡是后附的(的、着、似的)都读轻声,前附的(给、所)都不读轻声。

14、语气词

(1)定义:用在句末或句中表示各种语气的词。

(2)特点:①往往结合语调来表达语法功能。②附着性强,一般附在全句或句中词语的后面。

(三)词义

广义的词义指的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狭义的词义则指词汇意义。

1、词义的分类

可以分为理性义与色彩义。理性义指词义中表达与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也叫概念义、主要意义。如“花茶”的理性义是“用茉莉花等鲜花熏制的绿茶”。色彩义也可称为附属义。它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色彩义包括感情色彩(根据人对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语体色彩(有些词语经常用在某些语体中,因而带有书面语色彩或口语色彩)和形象色彩(表现词的形态、动态、颜色、声音等)。

2、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演变途径大致有词义的扩大(即扩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词义的缩小(即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和词义的转移(即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移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如“爱人”,原义指恋爱中的女性一方,现在转移指夫妻的任一方)。

二、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关联词语

(一)同义词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掌握的同义词越多,就越能更准确地选择使用词语。使用同义词,要对词义深入理解,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如意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差别,并认真加以辨识,才能做到准确恰当地用词。

同义词可以分为两类:

1、等义词。这是指构成同义关系的各词的理性意义完全相同,而只在感性意义上存在着差异。如:“母亲”“妈妈”。

2、一般同义词。这是指构成同义关系的各词的主要理性意义相同,而次要的理性意义以及感性意义有所不同。平常所说的同义词主要指这类同义词。如:“笑容”“笑颜”“笑貌”和“笑靥”,“泄露”“透露”和“走漏”,“欣赏”和“玩赏”,“中止”和“中断”。

(二)反义词

反义词是指意思相对或相反的词。反义词多由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构成,尤其以形容词为多。一个多义词可以有多个反义词。如“快”的反义词可以是“慢”“钝”“缓”等。反义词词义对比鲜明,因此,大量掌握这部分词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判断反义词,首先要明确两个词的准确含义,然后再去辨析这两个词在性质上是否相对或相反。

反义词可以分为两类:

1、绝对反义词。这是指构成反义关系的两个词在意义上呈现绝对相反的状况,即肯定甲必否定乙,肯定乙必否定甲,甲乙两词意义之间不存在中间状态,如“死—活”“运动—静止”等。

2、相对反义词。这是指构成反义关系的两个词在意义上呈现相对相反的状况,即肯定甲必否定乙,肯定乙必否定甲,否定甲并不必然肯定乙,否定乙并不必然肯定甲,如“上—下”“胖—瘦”“先进—落后”等。

(三)多义词

多义词是指具有两项或更多意义的词。

如“品格”有两个义项:

1、品性;品行。

2、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和风格。

“拾掇”有三个义项:

1、整理;归拢。

2、修理。

3、惩治。

理解和运用好多义词,掌握丰富的词汇,就能使语言表达更为自如。多义词有多个义项,我们要注意在不同的词语和句子中,它的意义和表达效果也不相同。有些多义词,不仅词义发生了变化,有时词性、词的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要仔细辨析多义词,正确使用好多义词。

(四)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是在语句中起关联作用的词语,是表示语言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一般用在复句的分句之间,或者用在语段中的句子之间。

现代汉语有并列、承接、递进、因果、选择、转折、假设、条件等7种常见的复句关系。每种复句都有相应的多个常用关联词语。例如:“既……又……”(并列关系)“首先……然后……”(承接关系)“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尽管……也……”(转折关系)“只要……就……”(条件关系)“如果……就……”(假设关系)等。

三、短语的概念和分类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叫短语。它是在语义上能逐层贯通、在结构上能逐层搭配起来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需要注意的是,短语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可以分离,且中间往往能够插入别的成分,而词是不能分离的,分离之后就不能表示原来的意思了。如:骑兵、骑马。“骑兵”是词,不能分离;“骑马”是短语,可以扩展为“骑白马”“骑木马”等。

短语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从而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别。最重要的有两种分类:一种是结构类,主要看构成短语的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动补短语、联合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另一种是功能类,以它进入更大的短语里担任职务的能力,即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相当于哪一类词,可以分为名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等。

四、熟语

熟语是固定短语的一种,包括成语(如“拔苗助长”)、惯用语(如“放马后炮”)和歇后语(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我们着重谈谈成语。

(一)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富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二)成语的特征

1、意义的整体

性成语的意义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比如“逆水行舟”,表面意义是顶着水流行船。实际意义是比喻前进过程中要努力克服困难或障碍。

2、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不能随意变动词序或增减、抽换其中的成分。如“点金成铁”不能变成“点金成石”等。

3、风格的典雅性

成语长期相习沿用,大多来自文献,其语体风格保留着原书面语庄重、典雅的特色。在成语中保留着很多古语词、历史语词和古代语法结构,因而不同于惯用语、歇后语的通俗、平易的风格。如“箪食壶浆”“老骥伏枥”都来自古代文献。

4、广为流行,沿用成习

成语都是历史上或几十年来广为流行、沿用成习的,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民众认知性,很多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传习广泛。

(三)成语的来源

1、神话传说

如“夸父逐日”。夸父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他去追赶太阳。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语见《山海经•海外北经》。

2、寓言故事

如“刻舟求剑”。是据《吕氏春秋•察今》的寓言故事形成的。比喻拘泥呆板,脱离实际,不知变通。

3、历史故事

如“负荆请罪”。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将相和的故事形成的。形容人能主动认错。

4、文人作品

如“老骥伏枥”。是根据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引用的。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但仍怀有雄心壮志。据统计,出自《诗经》的成语有177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庄子》的成语有161条,出自《孟子》的成语有136条,出自唐诗、宋词的有450条。

5、外来文化

有些成语是借用佛经和外国寓言来的,如来自佛经的“昙花一现”“天花乱坠”“现身说法”;来自《伊索寓言》的“杀鸡取卵”,来自17世纪法国作家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的“火中取栗”等。

6、口头俗语

来自古代俚语的如“狼子野心”“千夫所指”等;来自后世口语的如“一干二净”“三长两短”“千方百计”“指手画脚”等。

五、新词语

(一)定义

新词语是为了指称新事物、新现象和新概念,而创造出来的词语。新词新语是不断产生的,又是不断变化的。有的曾流行一时的词语又不常用了,如“万元户、千年虫、大哥大”等。汉语词汇就是这样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发展的,我们要密切关注这些词语的发展与变化,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很好地运用语言。

(二)新词语产生的途径

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异常迅速,反映到语言词汇上,也必然出现大量的新词语。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主要有:

1、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新词语。如“克隆”,是由于生物技术科学的发展,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并引申指复制。又如“宅男”,是指整天待在家里很少出门的男子,多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

2、旧词新用而产生的新词语。如“强人”,是一个旧词,在宋元时代,“强人”已作为“强盗”等义而被广泛使用了,但到了现代汉语,作为强盗义的强人早被人们废弃不用了,但却新用为“顽强拼搏的人;强有力的人”。“强人”也就成为一个新词语。因为完全有了新的意义。因此,旧词新用不断产生新词语。

3、来自外语和汉语方言的新词语。如“作秀”,指表演,显示自己。“秀”译自英语“show”。又如“炒鱿鱼”,指解雇、开除人。这本来是方言词,来自广州、香港。鱿鱼一炒即卷起来,形象地指卷铺盖走人。这种用法形象、风趣,就广泛使用起来了,都成了新词语。

4、词语衍生和缩略形成的新词语。原先有一个词,后来模仿这个词衍生出许多词,这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如先有“白领”(指从事脑力劳动的职员)、“蓝领”(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相应又衍生出“金领”(指企业中收入较高的高级科学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粉领”(指从事秘书、打字等工作的职业妇女,也叫“粉红领”)。“金领”“粉领”都是新词语。词语缩略也很容易产生新词语。如“课改”指“课程改革”。由词语衍生和缩略而形成的新词语,主要是取决于语言本身的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三)新词语

与流行文化新词语的产生源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生活、新时代的一面镜子。如“丁克”“丁克家庭”,这些新词语的产生与现代生活有关。有人认为,由于生活压力大,生活成本高,被迫进入丁克族。还有些人收入高,追求高品质或另类的生活,也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服务质量的提高,无需养儿防老,因此也乐于成为丁克族。新词新语也是流行文化的“温度计”和“晴雨表”。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出国的人员回到中国。“海带”指在海外留学或工作后归国、等待就业的人;“海龟”,指在海外留学或工作后归国创业或求职的人;“海鸥”,频繁往来于海内外、从事商贸活动的海外归国人员。这些新词语,都形象地反映了一种文化心态。很好地探究新词语,往往会感受到时代和文化发展的脉动。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RFO审核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RFO审核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RFO审核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1b6736c3ce15e1511fe952a426adbfc

瓯ID品牌推广项目推进计划书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瓯ID品牌推广项目推进计划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瓯ID品牌推广项目推进计划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79a9a6118c0e6cedf53f171260dea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