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日前提出建议,将对华皮鞋征收的16.5%反倾销税延长最少15个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惠州鞋企在这一长达4年的欧盟贸易壁垒下,已淡定自若。企业人士表示,面对近期人民币汇率节节攀升的趋势,他们更担心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利润的挤压远多于对欧盟贸易壁垒期限的延长。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惠州制鞋企业看淡欧盟鞋类反倾销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惠州制鞋企业看淡欧盟鞋类反倾销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9262084faeec2536191a10ad3b1c7cf
惠州制鞋企业看淡欧盟鞋类反倾销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影响
经历4年贸易壁垒惠州鞋企淡然面对
“经历了整整4年反倾销税壁垒,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在当前环境下进行生产,可以说现在对欧盟延长反倾销税延长的决议,基本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壁垒消除了就可以赚多点,延长的话就少赚点。”在记者问及对欧盟此项决议的反应时,惠州市鞋业商会会长陈油这样表示。
惠州制鞋企业看淡欧盟鞋类反倾销
据了解,连续多年的欧盟贸易壁垒的存在,让我市制鞋企业对欧盟出口份额大大减少。据陈油介绍,几年前,在出口鞋方面,我市出口欧盟的鞋数量一度曾约占了总出口额的三分之一。不过,记者日前从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目前我市鞋企对欧盟的出口份额连10%都不到。陈油表示,制鞋或鞋是惠州特别是惠东县当地农民脱离农业生产后最基本的谋生手段,惠州从事制鞋的人口多达15万人,4年来,欧盟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已直接导致了部分中小鞋企的倒闭。
面对长期的贸易壁垒,多数惠州制鞋企业将市场转向欧美、南非等地,不过也有企业顽强生存了下来。新生港源鞋厂(惠阳)有限公司的经理萧伟根就对记者表示,面对16.5%反倾销税,企业一般都会和采购商或代理商达成协议,双方均牺牲一部分利润分摊该项额外税费。事实上,采取这种方式,企业虽然缩减了利润,但还是可以继续维持。
市场
原材料成本下降推动出口
据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9月,我市共出口鞋类产品货值总额5.3亿美元、1.63亿双,同比分别增加18.95%、17.01%。主要出口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地,欧盟国家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大。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总体上看,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下降,产品价格较之前更有竞争力,但鞋类出口单价有所下降。
“金融危机以来,订单量减少,企业为了争取更多订单,降低出货价,好在近期原材料价格有所降低,不然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企业将无法生存。”惠州市惠东县吉隆海裕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升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工厂主要生产的是PU皮女鞋,现在每双鞋的利润已经降低到2~3元,要是往年每双还有6元的利润,但现在已经越来越低了。据他透露,生产真皮鞋的企业由于成本高,风险大,利润在10~30元不等,但近期利润也有所下降。
忧虑
人民币升值影响更直接
事实上,在当前人民币汇率仍然盯住美元的情况下,近期的美元的持续贬值给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让一些出口到欧美的鞋企老板头疼不已。自9月9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打破了一年多1∶6.83的僵局,首度升至6.82关口。10月12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询价系统收报6.8234元,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6.8256元上涨,并创下近5个月来收盘新高。
“据专家预测,年底之前人民币还将继续升值,这样以后美国的订单公司都不敢接了。”惠东伟业皮鞋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按照往年习惯,现在已经开始忙着明年夏季凉鞋的生产,但今年还要看人民币形势才决定是否接单。“今年3月份,因为人民币汇率的攀升,本来预计赚20万元的的订单在3个月结算后,反而亏了5万元,我们只是小厂,大厂的亏损就更加不得了了。”王先生说,人民币的升值所带来的影响更直接,欧盟延长贸易壁垒期限毕竟是在预算中的成本,报价中已把这项费用列入其中,而汇率是无法预测的风险。
据惠州市某银行国际业务部专业人士吴先生介绍,目前惠州外贸企业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使用人民币或欧元结算,其他的企业都是采用美元结算,从这个角度讲,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关乎很多出口企业的切身利益。
“中国出口鞋的获利空间本来就非常小,因此,一旦汇率出现短期变化,首先将会打乱出口制鞋企业的核算系统,原材料成本又因国内采购与国外采购使用货币的不同而相背离,微薄的利润会进一步压缩。”专家这样分析汇率变化给鞋类出口产品带来的影响。
出路
升级产业创品牌应对危机
目前我市年产鞋6亿多双、出口总值100亿元,有3000多家制鞋企业。但大部分鞋企规模小,牌子弱,以贴牌、来料加工为主要生产模式是不争的事实。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市3000多家鞋企中员工超过1000名的不足400多家,其中不乏众多的作坊式企业。
在各种条件影响下,企业如果无法适应变化就无法维持经营,特别使一些小作坊式企业在鞋业利润进一步压缩的条件下,将面临很大的经营问题。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苏超英就曾表示:“广东鞋企过于依赖加工贸易这种模式,既没有采取国内外“两条腿”走路,又在自主品牌上缺席,使得制鞋企业危机重重。”在关乎生存与否的问题上,惠州鞋企同珠三角多数其他城市鞋企一样不得不走上产业升级、创品牌的二次创业道路。
苏超英认为,当前制鞋业在失去低成本的优势以后,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如果没有技术将永远受制于人,鞋企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向技术优势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