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7月14日讯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7日公布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涉及纺织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有8项。如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高新技术纤维技术、耐高温过滤材料技术、高效超微细过滤纳米纤维膜的批量化制造关键技术、新型生物质纤维关键技术等。这些关键共性技术,对于纺织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纺织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关键共性技术预示纺织业发展方向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关键共性技术预示纺织业发展方向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43be1928e1e9cb23fd5fd621aaf4314
关键共性技术预示纺织业发展方向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指明行业未来方向
一个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往往预示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如超仿棉技术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纺织科技人士推崇并投入力量研发的关键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把化纤做得非常接近天然棉花,有些技术指标甚至超过了棉花。通俗地讲,“超仿棉”产品无论是视觉、触觉,还是功能性方面(亲肤性、舒适性、可洗性),都兼有棉与化纤如涤纶的优良特性,达到似棉、胜棉的效果。“超仿棉”产品既要保证有棉花优异的柔软性、保暖性,还要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甚至有抗静电、抗起球、抗菌、阻燃、远红外、抗紫外线等功能。而随着“超仿棉”技术的日臻完善,产品的附加值也随之提高。
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华平认为,“超仿棉”开辟了化纤行业发展的新空间。他说,我国的仿棉产品与国外,尤其是与日本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超仿棉”产品的聚合、纺丝、织造、染整等工艺关键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标准体系还没有形成,有待加强。他建议行业要加强仿棉纤维及制品动态热湿舒适性能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明确产品定位与目标,进行仿棉细旦或超细旦、亲水共聚改性、无机共混改性、表面粗糙化、截面异型化等纤维及面料的毛细芯吸效应与动力学、吸湿导湿能力与动力学等技术的研究,为制定仿棉功能测试方法与指标、规范市场行为奠定科学基础。据了解,为缓解棉花供需矛盾,有效利用过剩聚酯产能,依托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0年底,科技部优先启动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该项目有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太仓金辉化纤实业有限公司等20余家单位共同参与开发。
实现纺织强国目标
即将公布的《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勾画了未来5年乃至10年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蓝图。其中,重点突破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提高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规划明确的核心任务。2020年实现纺织强国,我们必须拥有自主创新的高性能纤维产品,并实现产业化批量生产。有这些共性关键技术,代表一个国家具备的科技实力。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纺织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参与。碳纤维、对位芳纶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等是这次公布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中强调的高新纤维技术。航天器、大飞机、高铁、新能源等产业,都离不开这些纺织高性能复合纤维。我国碳纤维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正形成产业化规模,碳纤维原丝、预氧化丝、碳化等技术已趋成熟,预氧化炉、大型碳化炉等关键设备已经能够自主生产。千吨级碳纤维装备、碳纤维小丝束(1~6k)已经可以批量生产;碳纤维T700、T800等高强高模系列品种的技术得到一定扩展;对位芳纶千吨级产业化技术正在不断完善;间位芳纶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总产量已经突破万吨;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品种增加、产量扩大,实现了产业化。
发展与和谐共存
资源的短缺、人口的膨胀,环境的变化,要求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要兼顾全球利益。转变增长方式,着眼未来,把握世界纺织科技发展趋势,提前部署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为行业未来发展夯实基础成为业内的共识。纺织工业的发展一向依赖棉花、桑麻、石油等资源,然而,有限的资源使行业的发展遇到瓶颈,原有状况已不可能继续维持下去了。于是,纺织原材料向其他领域拓展,向海洋要纤维(海藻纤维、甲壳素纤维),原料多元化(竹纤维、椰壳纤维、甘蔗纤维)。此外,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正在成为纺织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海水淡化所需高效超微细过滤纳米纤维膜的批量化制造关键技术、给火力发电厂提供耐高温过滤材料的耐高温过滤材料技术,以及新型生物质纤维关键技术等就被推到前台。天津工业大学多年来致力研发中空纤维膜材料等多种膜材料。从汶川大地震后为灾区提供过滤污染水质的设备,到反渗透膜技术海水淡化;从治理城市污水,到为新加坡提供双膜法海水淡化工程设备,该大学为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耐高温过滤材料在火力发电厂过滤有害颗粒污染物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在摄氏200度条件下,烟尘过滤袋的纤维必须使用耐高温材料,如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等纤维。但有一段时间我国自己不能生产,需要进口。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大大改观。四川得阳、江苏瑞泰等公司已经在高温过滤袋材料生产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江苏瑞泰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聚苯硫醚(PPS)短纤维产业化生产,年产PPS短纤10000吨,PPS长丝3000吨。四川得阳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PPS树脂、PPS改性料等PPS系列产品,填补了我国PPS工业化生产的空白。
随着纺织关键共性技术的不断完善,许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成为了纺织行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当然,由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难度大、周期长,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作为纺织行业前瞻性、方向性的技术,特别是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不放松。因为,它代表着纺织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