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该思维导图主要对火把节这一传统节日进行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火把节》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火把节》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927b40128b7d16a008de12cc1402ccf
火把节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节日简介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举办时间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
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
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
主要活动
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五代时蜀国佚名氏所作的《玉溪编事·震旦》记载
唐时南诏(指南诏国统治者)以十二月十六日为星回节,是日游于避风台,命清平官赋诗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上有记载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
《禄劝县志》载
“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亦谓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汉人之星回于天除夕也。会饮至旬余不息,犹汉人之春宴相聚也。”
《路南(今石林县)州志》记载
“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为燎,以腥肉为牲,互相馈赠,谓之星回节,俗称火把节”。是中国西南彝族人民心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类似于汉族的春节,完整的记载始见于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明”。
民族传说
纳西族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
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男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男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
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男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
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
拉祜族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
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
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
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彝族
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节》
阿细支系的《阿细人的火把节》
罗婺支系的《喜鹊姑娘》
历史故事
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
勇士摔跤斗恶魔,众点火把烧天虫
杀税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战害虫
阿南公主的故事
火把歌调
大小凉山彝族称之为“都则朵洛嗬”
云南楚雄彝族诺苏支系称为“朵则朵额”
《火把节对歌》仅供本寨人们聚会寨边坝场对歌时所唱
文化传承
火把节在“西南文化区”的传承
火把节不仅仅只是彝族的传统佳节,作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传承
在彝语支其他民族如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中也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渗透在火把节中的‘狂欢化’的民俗精神
山地彝族的火把节最完整、最丰富保留着人类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
故而成为研究彝民族文化史和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角度
庆祝活动
迎火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
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
传火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
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
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
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
送火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
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
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